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5/22/c_12128859.htm
新華網華盛頓5月21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私立科研機構克雷格‧文特爾研究所研究人員20日報告說,他們培育出第一個由人工合成基因組控制的細胞,從而向人造生命形式邁出了關鍵一步。人造生命相關技術的應用前景固然廣闊,但其雙刃劍效應絕不可忽視。
這些研究人員人工合成了一種名為蕈狀支原體的細菌的脫氧核糖核酸(DNA),並將其植入另一個內部被掏空的、名為山羊支原體的細菌內。經過多次失敗,他們最終使植入人造DNA的細菌獲得新生,並開始在實驗室的培養皿中繁殖。研究人員希望借此更好地了解驅動所有生命的基礎機制,並利用基因工程制造某些種類的細菌,用于生產燃油或消解毒性廢物等。
對于這項成果,科學界反應不一,有些科學家評價頗高,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科學家心情復雜,態度審慎。
給出高評價的,有美國拉特格斯大學分子生物學家理查德‧埃布賴特。他說:“這是人與自然關係的一個轉折點,歷史上第一次有人創造了一個完整的帶有預定特性的細胞。”斯坦福大學生物醫學倫理中心主任戴維‧馬格努斯甚至認為,這項研究可能開啟基因工程新紀元。
20日出版的新一期《經濟學人》雜志封面文章預測,將來有一天,新的細菌、動物或者植物等生命體將被電腦設計,最後被人類制造出來。在某種程度上,這種創造生命的舉動比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更能證明人類掌控自然的能力。
與此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科學家的評價比較謹慎,認為文特爾研究所只是部分合成了現有細胞,並未跨越“無中生有、創造生命”的界限。波士頓大學生物醫學專家詹姆斯‧柯林斯表示,他不認為上述合成的單細胞生物體意味著一種人造生命形式的誕生,它只是一個帶有人造基因組的生物體,而非人造生物體。
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注意到了這項成果。他當天致信負責生物倫理問題研究的一個總統委員會的主席、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長埃米‧古特曼,要求委員會評估這類研究在醫學、環境、安全等領域的影響。
事實上,近年來,克隆技術、幹細胞技術和基因工程等飛速發展,但它們引發的倫理和道德之爭從未止息。對待人造生命,在看到其巨大應用前景時,也要時刻警醒其可能帶來的危害。
《經濟學人》雜志認為,人造生命看起來是一件令人驚奇的事,這種技術具有眾多優勢。就短期而言,可以應用于制造更好的藥物、農產品、綠色燃料以及促進化學工業的發展;但從長期來看,誰也不知道它可能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種技術與生俱來地存在著危險,如果濫用可能導致恐怖的災難。
該刊因此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何控制這些能自我復制的人造生命?誰能擁有人造生命基本工具的專利權?這些問題的答案無疑在于各國政策制定者如何保持理性,戒慎警惕,對此類技術加強管制。
奧巴馬在致信古特曼時也表示,需要確定這類技術的合適倫理界限,將其危害控制到最小程度。環保組織“地球之友”也認為,必須確保相關法規到位,以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免受這項有潛在危險的新技術傷害。
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
綜述:學界擔憂首個人造單細胞生物的雙刃劍效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