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08270067&pType0=aEDU&pTypeSel=0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台北27日電)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團隊首創以老鼠模式,成功揭開額顳葉退化症致病機制,並加速開發治療的藥物與方法,對額顳葉退化症病患的治療帶來希望。
參與研究團隊的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訪問學者、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坤哲受訪表示,額顳葉退化症為失憶症主要導因之一,造成腦的額葉與顳葉萎縮、失憶、言語喪失、神經動作障礙、甚至併發運動神經元疾病,目前仍無藥可醫。
蔡坤哲指出,額顳葉退化症在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中,是第4大常見的失智原因,僅次於阿茲海默氏症、路易體失智與血管性失智;而在不到65歲的族群,卻是第2常見的失智原因,僅次於阿茲海默氏症。
蔡坤哲說,研究團隊從額顳葉退化症患者腦部發現有不正常蛋白質堆積,此蛋白質為一種可影響神經細胞活性,稱為TDP-43,原本應存於細胞核內,卻錯位在細胞質堆積。
他說,研究團隊透過基因工程將TDP-43的基因大量顯現於實驗鼠的前腦,觀察顯示這些老鼠的學習記憶功能比正常老鼠差,且運動功能會因為年齡增長而退化。
對於藉由動物模式誘發額顳葉退化症,蔡坤哲表示,此對瞭解與治癒TDP-43蛋白異常新陳代謝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是一重大突破。透過此研究模式,科學家將能研發更有效的藥物及治療方法來醫治額顳葉退化症。
蔡坤哲說,目前已與澳洲實驗室進行藥物篩選合作,而由中研院院士沈哲鯤領導的此一團隊也正在測試一些特殊藥物的治療效果。
此研究以基因工程首創的疾病動物模式,其成果已於2010年7月27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實驗醫學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額顳葉退化症 致病機制解謎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