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7日 星期六

新加坡研究人員發現細菌可能是癌症“幫兇”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3/26/c_124623.htm
  新華網新加坡3月26日電(記者張永興)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研人員日前宣布,他們發現細菌感染與癌症之間的關係也許比目前科學界所知道的更為密切,細菌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是癌症的“幫兇”。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6日報道,新加坡國立大學藥劑學係副教授俞振綱介紹說,人體內大約有150萬億個細菌,其中99%不屬于病原體,也就是沒有能力引發人類疾病的寄生物。在其余僅1%的細菌中,有70%到90%屬于侵襲性細菌。雖然它們與人體內細菌總數相比微不足道,但卻往往帶給人類不小的麻煩。

  俞振綱的研究團隊發現,侵入人類腸道的侵襲性細菌——如沙門氏菌等,可能具有阻止癌細胞“自殺”的能力。

  他解釋說,人體細胞受感染或遭遇基因變異後往往會“自殺”,以求保存其他細胞正常運作。與修補細胞相比,這是比較“經濟”的做法。而俞振綱的團隊經研究發現,侵襲性細菌——沙門氏菌所分泌的FimA蛋白能啟動人體細胞中線粒體上的“電壓依賴性陰離子通道”(VDAC)與己糖激酶的復合體,從而阻止細胞“自殺”,保住細胞“性命”。細菌也得以在細胞內繁殖,導致胃腸炎等病症。如果遭到入侵的是癌細胞,FimA蛋白也可能保住癌細胞的性命,使其繼續增殖,形成腫瘤。

  俞振綱表示,侵襲性細菌阻止細胞“自殺”的機理在現有醫學文獻中極少提及,這是制藥企業研制抗癌藥物的潛在線索。

  此前研究證實,肝癌、宮頸癌都是由病毒引起,唯有胃癌被公認主要由細菌感染引起。那麼細菌是否還左右著其他種類的癌症?俞振綱認為,在細菌堆積的人體部位,如大腸等,可能受各種侵襲性細菌的影響,導致癌症加速形成。

  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學術期刊《分子細胞》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