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00511/3129263.html
2億根豬小腸與新首富
148元!不是房地產,不是金融業,也不是礦產資源,A股歷史最高發行價竟是由一家與豬小腸緊密相連的制藥企業創造的。隨著深圳海普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普瑞)在深圳中小板的上市,其實際控制人李鋰、李坦夫婦也被推上前台,僅按發行價計算,持有公司2.88037億股的他們身價已達 426.29億元,成為內地新首富。
記者◎魏一平
低調首富的發跡史
現年46歲的李鋰,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暴露在公眾面前。自從1987年大學畢業後,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驗室和車間度過的,一位曾與海普瑞有過業務往來的人士這樣向本刊記者描述他眼中的李鋰:『一看就是那種典型的技術型老板,話不多,有時甚至顯得有點拘謹,只有說z鴔瑋N問題的時候才會興奮起來。』
一夜成名之後,處在風暴眼中的海普瑞拒絕了媒體的採訪請求。公司接線員無奈地告訴本刊記者:『由於公司尚處於上市靜默期,不便發表任何意見。』於是,探尋李鋰的發跡史,只能從其事業起步的成都開始。
出生于四川眉山市仁壽縣的李鋰,父母都是當地中學老師。高中畢業後,李鋰考入成都科技大學(後並入四川大學)化學系。1987年,本科畢業後的他被分配到成都肉聯廠,69歲的徐楓岩教授或許是為數不多能夠講述這段歷史的老人之一了。
計劃經濟年代,國營成都肉聯廠負責全市的生豬集中屠宰,因為四川一直是我國生豬產量最大的省份,為就近開發當地資源,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依托肉聯廠成立了成都生物化學制藥廠。上世紀80年代,在湖南湘雅醫學院任職的徐楓岩以扶貧專家身份來到成都生化制藥廠,專門研究肝素、膽紅素的提取工藝。『當時的實驗室就是宰豬車間後面的一間小屋子,每到夏天就臭氣難擋,一共四五個人,李鋰最年輕。』徐楓岩說起當年惡劣的工作環境很是感慨,『他從不抱怨,很少說話,從早到晚就待在一個角落里埋頭做試驗。』
肝素是一種從豬小腸等動物內臟黏膜中提取出來的酸性天然黏多糖物質,自1935年開始臨床使用以來,已經成為抗血凝、抗血栓領域的主要藥物。當年以扶貧為方向的發展使得家庭小作坊遍地開花,農民把豬小腸衝洗後刮下來的黏液,直接經過簡單處理就加工成了肝素粗品。『3000根小腸做1公斤粗品,就能賣到三五千元,外商都是提著現金來取貨。』徐楓岩回憶當年的市場火爆說,『但質量參差不齊,無法保障,我們當時就天天研究如何能提高收率,減低成本,穩定質量。』他印象里,李鋰是個一心鑽研技術的人,『他總能提出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方案,為了驗証哪種樹脂的吸附率最高,他甚至把幾百種樹脂挨個試了個遍,有多少年輕人能有這股子耐性!』
正當研究人員攻關正酣的時候,1990年左右,隨著市場競爭激烈帶來的外商壓價,加之國企改革的內外交困,生化制藥廠很快走向了敗落。『車間亂了,科研人員鳥獸散,大多數人放棄或轉行。』徐楓岩說,李鋰選擇了堅持,他帶著在實驗室摸索出來的一套技術轉戰重慶,開始四處尋找合作伙伴。但李鋰起步並不順利,甚至遭遇了多次碰壁。『當時市場混亂得很,沒有嚴格的質量檢測標準,很多小廠子幹一單算一單,技術優勢還不足以體現。』國內另一家肝素生產巨頭的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
從1990到1998年,李鋰的軌跡有些模糊。從海普瑞的招股說明書中獲知,1992年,李鋰與重慶通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簽訂了《肝素鈉專案承包協定》,出任重慶通達總經理,通過合作經營方式u芠ˇP售肝素鈉,畢業後到安徽石油化學工業廳工作的妻子李坦也加入重慶通達,任副總經理。不過,基本可以確定,重慶是李鋰夫婦收獲第一桶金的地方。1998年4月,合同到期後他們轉戰深圳,成立深圳海普瑞實業公司,專門從事肝素鈉原料藥的生產銷售。註冊資本 200萬元中,李鋰出資102萬元,李坦出資76萬元,另外由李坦的哥哥單宇出資20萬元,唯一一家無關聯的股東冀棗玻璃鋼出資2萬元,僅占1%,且于當年9月份就把股份轉讓給了單宇。由此,海普瑞成為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此後,雖經多次變更,直到2009年將註冊資本增至3.6億元,其家族性質並未改變,李鋰、李坦、單宇三人所持股份仍占到84%。
兩億根豬小腸的價值
招股說明書顯示,自2000年起,海普瑞的主營業務一直未變,最近3年,肝素鈉原料藥的生產和銷售分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100%、99.10%、99.91%,產品幾乎全部u峇_出口。肝素在醫藥領域並不陌生,作為抗血凝領域使用最廣泛的第一大藥,肝素類藥物的市場容量非常大。『開刀病人必須打兩針,血才不會凝固。』中國生化制藥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徐康森告訴本刊記者,『心腦血管疾病一犯,打一針最快幾分鐘就見效,此外體內支架植入、腫瘤放療和化療等等,都需要肝素類藥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統計,每年心腦血管疾病的致死人數占全球因病死亡的1/3以上,僅在中國,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者就高達300萬左右。
肝素是人類已知的分子結構最複雜的有機化合物,據徐康森介紹,以前歐美國家曾大量從牛、羊肝臟中提取,但後來由於瘋牛病盛行,加之多年的實驗表明只有從健康生豬小腸中提取出來的肝素才與人體內的肝素分子結構一致,豬小腸就逐漸成為肝素的主要來源。『中國的生豬產量約占全球一半,成為世界肝素原料的第一大供應國理所當然。』長期擔任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西藥部uD任的喬海利告訴本刊記者,『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出口以來,肝素長期處於我國前三大醫藥原料出口行列,僅次於維生素C和青霉素工業鹽,每年的出口量都徘徊在13萬億單位左右,2008年超過了青霉素工業鹽,達到16萬億單位。』按照1公斤肝素粗品產出1億單位計算,每年的出口量約在100噸左右。
在這100噸市場份額中,海普瑞能占多少?招股說明書中提供的資料,2006、2007、2008年所占的市場份額分別為28.47%、20.06%、 28.08%,但到了2009年1~9月份,飆升至39.58%。
談及海普瑞的崛起,2008年的『百特事件』是繞不過去的一道檻。當年春天,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發布消息稱,多人因注射百特公司生產的標準肝素制劑引起不良反應死亡,其肝素原料來自於中國常州凱普生化公司,科研人員聲稱從中檢測出了『類肝素物質』,百特公司被迫退出大劑量標準肝素制劑市場。曾代表中國出面處理此事的國家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副所長金少鴻向本刊記者回憶起這場風波時,頗有些無奈地表示:『直到最後,美方也沒有能夠証明病人死亡與類肝素物質的直接關係,更何況常州凱普是美方投資的企業,產品全部uX 口美國,並未在中國藥監局備案。』科學爭議因各種原因不了了之,但肝素出口市場卻因此發生變局,『以前肝素粗品是沒有納入醫藥管理範疇的,這次事件後,美國專門修改了藥典,對肝素原料的質量要求提高了不少』。
當年4月,美國FDA兩名檢查官員來到深圳,海普瑞以『零缺陷』得以通過現場複查,並與另一大肝素制劑生產巨頭APP公司簽訂了獨家供貨協定,出口量開始猛增。『2007年我國生豬出欄量驟減將近40%,肝素產量大幅減少,再加上「百特事件」的影響,下游廠商庫存告急,肝素出口便出現了量價齊升的局面。』喬海利向本刊記者分析道。經過2008年的冰點之後,2009年我國肝素出口反彈至111.71噸,同比增長71.63%,海普瑞已穩坐頭把交椅。與此同時,每公斤粗品的單價也由2006年的不足4000元,飆升至2008年的1 萬元。
『百特事件』對海普瑞的影響,僅從市場結構上看就一目了然,2007年對歐洲出口份額為52.28%,北美份額為17.70%,另有29.16%內銷。到了2008年,這一比例開始倒置,歐洲份額降為29.16%,北美份額升至64.44%,內銷的比例則只有0.57%。『當初把公司放到深圳,就說明李鋰已經下定決心專做肝素出口生意了。』國內另一家肝素原料生產大戶的負責人向本刊記者分析說,『只不過,「百特事件」的到來讓這一設計發生了飛躍式的發展。』
在危機中崛起的海普瑞,招股書中強調最多的是其核心技術的競爭力:『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取得美國FDA認証和歐洲CEP認証的肝素鈉原料藥出口企業。』此後,因為有媒體報導煙台東城、常州千紅等肝素出口企業也已取得FDA認証,此說法引起爭議。但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無論是制藥行業的同行還是相關專家,都對FDA認証的含金量提出了質疑,『雖然FDA被認為是全球制藥行業最嚴格的認証,但其門檻會隨著美國市場的需要或高或低,對於美方需要的東西,這個認証並沒有那麼高深』。
『真正的問題不是什麼技術認証,也不是未來的市場空間,而是在這個競爭已經相當充分的行業里,海普瑞如何能夠壟斷更多的上游資源。』在前述要求匿名的同行看來,技術與市場的門檻並沒有那麼高,對上游資源的爭奪才是未來的關鍵。這位同行給本刊記者算了一筆賬,招股說明書中披露的海普瑞目前年產能為5萬億單位,若按照2500根豬小腸出1億單位粗品計算,需要1.25億根豬小腸,『2008年我國生豬出欄量是6億頭,小腸資源利用率按60%計算只有3.6億頭,海普瑞一家就要壟斷1/3的豬小腸』。而募集資金之後,預計 2012年產能擴大到10萬億單位,假設技術標準提高到1億單位粗品只需要2000根豬小腸,也得需要至少2億根豬小腸,『每天就需要50多萬頭豬啊,中國最大的屠宰企業每年的產量也不夠供應海普瑞一周的需求』。
『上游資源爭奪不需要什麼門檻,誰能砸錢誰就占優。』這位同行向訴本刊記者感慨,『國內前幾名的企業都想上市,海普瑞比我們先走了一步,盤子就這麼大,就看你能吃下多少了。』
行業英雄?資本傳奇?
海普瑞到底是代表高新技術的制藥行業英雄,還是又一個虛高的資本傳奇?接受本刊記者採訪的制藥同行與證券界人士均傾向于選擇後者。
其實,肝素的產業鏈條並不複雜。處於底端的是肝素粗品,遍布全國的上千家小加工廠,甚至是幾個人的家庭小作坊都可以製作。『大約2000~2500根豬小腸出1公斤粗品,直到2006年之前,每公斤只有三四千元,利潤並不高。』河北常山生化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樹華告訴本刊記者,他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進入肝素行業,河北常山已成為國內從事肝素生產的主要企業之一。
目前的臨床應用上,肝素只有以制劑的形式才能被人體吸收。收購來的肝素粗品經過提取和純化工藝,加工成肝素原料藥,這是產業鏈的中間環節,也是招股說明書中所說的海普瑞主營業務。肝素原料藥可以用來製成標準肝素制劑,或加工成低分子肝素原料藥後再製成低分子肝素制劑,這才是產業鏈的最高端。根據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一份《全球抗血栓藥物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08年全球肝素類藥物市場銷售為59.9億美元,而肝素鈉原料藥的全球市場才不過8億美元。『每公斤1萬多元的粗品,製成低分子精品能達到15萬~20萬元,而出口到歐美國家製成低分子制劑,就能飆升到200多萬元。』高樹華不無憂慮地向本刊記者感慨道,『真正的高附加值都被跨國制藥企業拿走了,處在產業鏈底端的原料出口,永遠沒有定價權。』
無獨有偶,所有接受本刊記者採訪的人士,面對『為什麼肝素要大量出口』這個問題時給出的答案基本一致:『那是因為中國人不怕髒不怕累。』肝素粗品生產所造成的環保問題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衝洗小腸內殘留糞便的水加上各種化學溶劑的排放,曾經讓很多粗品加工廠登上各地都市報的頭版。高樹華對肝素產業鏈的憂慮還不僅是附加值這麼簡單:『浪費原料是其次,但如果我們總是跟在跨國制藥巨頭屁股後面賺個辛苦錢,民族醫藥工業就永遠起不來。』遺憾的是,行業內曾經掀起多次抗拒出口粗品的行動最終都無果而終,新藥研制的長周期與無底洞的投入讓大多數廠家望而卻步,為了壓制中國的制劑研究,歐美國家甚至把粗品的價格定得比精品還高,『這樣一來原料出口見錢快啊,我們廠從1997年就開始研究制劑,可惜到現在還處在試制階段。有些企業甚至把粗品出口到印度,再由印度加工成精品賣給歐美,如果我們把目標瞄准低分子制劑的FDA認証,那要比登天還難』。
長期致力于研究人工合成肝素的江南大學醫藥學院陳敬華教授也向本刊記者分析說,雖然肝素屬於間接抗凝藥物,再加上從動物內臟中提取可能會由於動物污染產生風險,人工合成的直接抗凝藥物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在歐美跨國制藥巨頭的專利尚未到期之前,國內的制劑研究舉步維艱,更何況人工合成的成本要高出好幾倍,『最起碼 2050年之前肝素類藥物在抗凝領域的主流地位還無法取代』。
如此,天價發行價與新首富的奧秘,只能從虛幻的資本市場去求解了。『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大盤調整,房地產、金融等大行業的熱錢紛紛被擠出,流向了代表高科技的醫藥行業。』南方某著名券商的醫藥行業分析師告訴本刊記者,『醫藥行業的市值占總市值3%,但大多數基金配置醫藥板塊的比重達到10%,健康產業算得上是投資界的常青樹。』
『其實保薦機構中投證券最初給出的詢價區間是96~122元,按照2009年醫藥板塊平均35倍的市盈率來看,預測2010年海普瑞的利潤達到12億元,這個價格並不算高,最後之所以能衝上148元,更多的是市場的一種追捧。』這位分析師提醒本刊記者注意,『更何況醫藥行業幾乎找不到兩個完全一樣的企業,在這個非常細分的行業里,任何一個細分市場的冠軍都可能成為領頭羊。』■
2010年5月12日 星期三
中國內地新首富發跡史:本科畢業後研究肝素提取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