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HEALTH/HEA1/5771176.shtml
美國土撥鼠節的土撥鼠從冬眠醒來,可以預測春天的腳步是否即將到來;台灣用土撥鼠做實驗,研發治療肝癌的新技術。
台大醫院肝炎研究團隊以基因治療,將抑制血管新生的PEDF與endostatin基因,及誘發抗癌免疫反應的interleukin-12及GM- CSF基因,以四合一雞尾酒式的基因治療,導入得肝癌土撥鼠體內,結果可縮小土撥鼠肝腫瘤達9成,研究結果已刊登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 )。
實驗室常見的小鼠或大白鼠,由於不會自發產生慢性肝炎,除非人工植入肝癌細胞,或餵食化學藥品引發肝癌。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定信說,1980年代,美國費城動物園所養的土撥鼠,大多罹患肝癌死亡,動物園獸醫博士跟學者提及,康乃爾大學據此發現,並建立土撥鼠做為B肝研究的動物模式。
台大肝炎中心副研究員吳慧琳說,土撥鼠和人類B肝帶原者就像是「難兄難弟」,牠在出生時,被罹病母鼠垂直傳染病毒性肝炎,接著像人類一樣,循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三部曲發病,感染後約3到4年死亡。
台大1998年首次向美國動物公司買自然感染肝癌的土撥鼠,據說,動物公司起初只提供同一性別土撥鼠,但是後來忘了上一批是給公或母,台大因而可自行繁殖。
動物中心技正林琇玲記得,第一次成功讓母土撥鼠生了六隻小鼠,但母鼠被養在實驗室,忘了如何餵奶,工作人員只好找體型和土撥鼠差不多的兔媽媽當「奶媽」,小鼠雖然吸奶吸得飽飽,卻拉肚子後來都死了。
土撥鼠是大型齧齒動物,牙尖爪長,台大動物中心管理員張國棟,他說,每次都都戴兩層內含鋼絲的手套抓牠,且手指不能戴實,需預留前端一小段手套讓牠咬。
由於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規定,藥廠研發抗B肝藥物要有土撥鼠動物實驗結果,幾年前,研究用土撥鼠一度缺貨,讓台大等了一陣子才有鼠做實驗。
2010年8月9日 星期一
肝腫瘤基因治療 土撥鼠做先驅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