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大陸/中國大陸白血病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09&docid=101123529

閻光濤/整理
 中新社上海4月9日電,記者今日獲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科學家們發現癌蛋白PML-RAR是砷劑治療APL——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的直接藥物靶點,解除了長期困擾中外科學家的直接分子靶點和分子機理難題。
 
 9日,國際權威雜誌《科學》(Science)發表了上述這一重大成果:三氧化二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APL)分子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專家指出,這一成果豐富了APL靶向治療的理論,對於推動其他類型白血病和實體瘤的分子靶向治療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據悉, APL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曾經被認為是最兇險的白血病之一,具有特徵性的PML-RAR癌蛋白。因為缺乏有效地治療方法,曾很多患者在發病早期即死於嚴重出血。
 
 1985年,上海血研所王振義教授在國際上率先應用全反式維甲酸(ATRA)治療APL患者取得成功,80%以上患者可以完全緩解,但短期內容易復發。上世紀90年代,在應用傳統中藥三氧化二砷治療APL患者取得療效的基礎上,上海血研所專家陳竺、陳賽娟等用三氧化二砷成功治療全反式維甲酸耐藥復發的APL患者,並發現了砷劑誘導白血病細胞分化和凋亡的雙重藥理學機制。但三氧化二砷的直接分子靶點和分子機理是長期困擾全世界研究人員的問題。
 
 為此,陳竺、陳賽娟曾首先提出,砷劑很可能直接靶向PML-RAR癌蛋白,發揮特異性治療作用。在最新的研究成果中,科學家們發現三氧化二砷直接與癌蛋白PML端的“鋅指”結構中的半胱氨酸結合,誘導蛋白質被蛋白酶體降解。癌蛋白的降解最終導致白血病細胞走向分化和凋亡,使APL成為人類急性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療取得臨床治癒的成功範例。
 
 專家說, 這一研究成果不僅闡釋了三氧化二砷治療APL的藥物分子靶點和分子機制,更為深遠的意義在於為腫瘤治療的新策略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專家指出,砷劑是一種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老中藥,用現代科學手段揭示中藥的分子作用機制,將促進中國科學家對祖國傳統醫學寶庫進行深入探索和挖掘。
 
 據知,該研究以上海血研所老中青三代科研隊伍為核心,聯合了國內外多家科研機構聯合攻關。這些機構包括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生化細胞所和藥物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院,合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中科院動物所,中法生命科學與基因組研究中心,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等多家單位的課題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