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尋找「上帝粒子」跨一大步 模擬宇宙大爆炸 粒子實驗首次對撞成功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12/1/1/1475347/1.html)

【明報專訊】人類科技發展揭開新里程。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用來模擬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的「超級強子撞擊機」(Large Hadron Collider,LHC),經14個月復修後,周二首度成功進行粒子撞擊實驗,創造出7萬億電子伏特前所未見能量紀錄,為科學家尋找「上帝粒子」邁出重要一步。

經過兩次失敗的嘗試後,本港時間昨晚7時06分,在80位科學家的掌聲中,超級強子撞擊機內兩束包含多達200億粒質子的質子束流,以僅僅稍遜光速的速度,於100米深地下的27公里長人工隧道內相撞,產生高達7萬億電子伏特,打破了此中心去年創下的2.36萬億電子伏特紀錄。

產7萬億電子伏特創紀錄

研究所總監霍耶爾(Rolf Heuer)說﹕「這顯示了我們在尋求了解生命從何而來、宇宙初期怎樣演化上,可以怎樣推進我們的知識。」他表示,整項耗資高達733億港元的LHC撞擊實驗取得成功,標誌了物理學乃至人類的一次巨大飛躍。

LHC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為研究宇宙起源和各種基本粒子的特性和相互作用,提供迄今最強有力的工具。科學家希望通過在對撞機內實現極高能量的粒子對撞,模擬出類似宇宙大爆炸後一瞬的環境,有助研究構成宇宙大部分的「暗黑物質」(Dark Matter),更希望能發現到被喻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CERN發言人昨在實驗成功後振奮地道﹕「我們已來到宇宙大爆炸後十億分之一秒。」

否定「撞出黑洞」末日疑慮

希格斯玻色子是理論假設存在的物質質量之源、是電子和夸克等形成質量的基礎。英國愛丁堡大學物理學家希格斯(Peter W. Higgs)1964年率先提出「希格斯場」存在說,進而推演「希格斯玻色子」存在,惟從來無從驗證。

參與實驗的專家貝爾托盧奇(Sergio Bertolucci)說﹕「這是邁向未知的一步。我們在幹從來無人做過的事,希望發現真正新鮮的事物。」今次實驗的成功,也否定了之前有論者質疑粒子撞擊實驗可能炮製出黑洞、引發地球末日的歪論。首次對撞成功後,LHC機上的CMS探測器,已把7萬億電子伏特對撞時所產生的質子束流繪製影像。有關的對撞數據,將由CERN的大型電腦群儲存並作初步處理,之後將通過全球連接的電腦網絡「Grid」,分送給世界各地參與計劃的物理學家分析研究,這過程起碼要幾年,意味科學家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確知是否找到了「上帝粒子」。

路透社/法新社/新華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