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回饋功能受損與喪失運作可能發生在憂鬱症狀前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00417/2991479.html

一項研究結果發現,高憂鬱風險的年輕女孩在診斷罹患憂鬱症之前,在回饋過程有類似的異常,這項發現代表她們在憂鬱症狀發生前,可能變得對回饋不具敏感性。
  
  加州史丹佛大學Ian Gotlib博士與其來自佛州邁阿密大學的同事們發現,在神經造影檢查上,低憂鬱症風險女孩大腦尾核左側以及左腦島對預期獲得的反應比高風險受試者更加活化。
  
  相對的,有再發性重鬱症病史母親的高風險女兒,相較於低風險女兒,右腦島的活化程度較高。
  
  在預期喪失階段,相較於高風險受試者,低風險受試者表現出左豆狀核或蒼白球,還有左中扣帶迴(布羅德曼區)的活化程度較高。
  
  相較於低風險女兒,高風險女兒的上述區域並沒有活化增加的現象。
  
  Gotlib博士向Medscape精神學表示,憂鬱症成人的神經運作異常已經被證實,但是我們並不知道這些問題是否是導致憂鬱的一部分,或是它們代表人們變得憂鬱的風險增加。
  
  因此我們認為,這些研究發現將可以協助我們了解憂鬱症遺傳天性,以及病患後代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在這項研究中發現高風險女兒已經變得對回饋不具敏感性,就像罹患憂鬱症成人過去尚未憂鬱時一樣。
  
  這項研究發表於4月號的一般精神醫學誌上。
  
  受試者們包括26位年齡在10至14歲,過去、或現在未符合精神異常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第一軸異常(Axis I disorders)的青少女。其中13位女兒的生母在女兒一生中有再發重鬱症異常的病史,且另外13位的生母沒有任何第一軸異常的病史。
  
  當這些女孩在進行任務前,指定可以以點數來贖回獎勵的回饋任務時,接受神經造影檢查。如果她們達成目標的速度更快,受試者們可以贏取點數或是免於失去點數。
  
  研究者們寫到,在回應獲得的結果,低風險受試者們相較於高風險相對應活化許多區塊,雖然高風險受試者們,相較於低風險受試者們,在任一區域並未表現出更高的活性。
  
  試驗作者們寫到,如同預估的,我們發現高風險女兒們在回饋過程中表現出較弱的神經回應功能。明確地說,高風險女兒們的特徵是,在預期、以及接受回饋時紋質體活化顯著下降,代表即使在憂鬱異常開始前,高風險女兒們對回饋刺激的神經活化出現異常。
  
  Gotlib博士表示,這些研究發現可能協助研究者們進一步了解罹患憂鬱症母親的女兒們其所面臨的風險,可能也協助發展出,在憂鬱症狀開始前,使用認知行為治療來試著或克服對回饋的不敏感性。
  
  Gotlib博士表示,我們已經知道對憂鬱病患來說,認知行為療法可以試著或讓他們對有趣的活動更有反應,因此,現在我們可能可以將同樣的療法帶給更年輕、處於憂鬱風險但尚未憂鬱的族群。
  
  這項研究由國家精神分裂症與情感異常研究聯盟的卓越科學家獎金贊助,以及來自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提供給Gotlib博士的經費。研究作者們表示已無相關資金上的往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