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港大教授金屬入藥治SARS 用「鉍」殺病毒 指無副作用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3/1/1/1474216/1.html

【明報專訊】2003年一場SARS疫潮,不但奪去近299名市民生命,亦令無數康復者面對嚴重副作用。致力研發藥物的港大化學系教授孫紅哲,近年成功分析和追蹤SARS病毒的「生物標籤」,發現可用金屬物「鉍」(Bismuth)來殺死病毒,並可免除副作用。若日後SARS重臨,估計經短期臨牀測試後便可製成SARS「解藥」。

裘槎基金會一年一度頒發「優秀科研者獎」,得獎學者可獲研究補助和資助聘請代課講師,讓得獎者投入全職研究。本年度得獎者之一孫紅哲致力研究無機化學及藥物,並是「金屬蛋白質」學(Metalloproteomics)的國際專家。他發現,當病毒入侵體內時,會與人體蛋白發生化學作用,產生有害酶引致病變。醫生除使用有機藥物外,亦可使用其他含特定金屬的藥物,以破壞病毒的蛋白結構,達到治療效果。

他說﹕ 「我們要選擇性攻擊某類型病菌。現時遺傳基因(DNA)已有圖譜追蹤排列,(同樣道理)病菌也可由化學家創造化學編碼,達到追蹤效果。」

在 2003爆發SARS期間,孫紅哲研究受SARS病毒感染的細胞,終追蹤到SARS病毒內的有害酶,他遂以另一常用金屬物「鉍」(Bismuth),成功抑制SARS病毒,然後修復受病毒入侵的細胞,讓病人痊癒。

稱經短期臨牀測試即可應用

他稱,鉍在過去100年來常用於治療因幽門螺旋桿菌而引發的胃炎、胃潰瘍及部分胃癌,安全可靠。他指早於2003 年時已在實驗室內取得研究成果,但未經人體驗證,只能低調研究,鉍治療法只能當作「後備」,幸疫情在逾3個月後結束,他直言﹕「當年疫情令社會各界大為緊張,不敢貿然公開新藥,擔心引起全城恐慌。」但他估計,若SARS重臨,相信經過約1、2星期短期測試,便可應用於病人身上,研製無副作用的SARS解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