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6/02/c_12169467.htm
主流媒體報道氣候變暖懷疑派觀點篇幅明顯增加,權威刊物開始注意選登反主流派觀點的評論文章,網民對氣候變暖問題的質疑也出現了相當強烈的反彈
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後,歐美輿論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質疑聲顯著增多。
在法國, “反氣候變暖派”領軍人物、教育部前部長克洛德‧阿萊格和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凡森‧古蒂伊奧等,頻頻出現在電視臺和其他媒體,他們有關反駁氣候變暖的書籍、論文和報告在網絡上廣為流傳,與“氣候變暖派”“短兵相接”,使法國公眾對科學界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爭議有了更深入了解。近日,法國高教與科研部責成法國科學院組織了一場氣候變暖學術辯論會,將對氣候問題的爭論推向新的高潮。
在德國, “反氣候變暖派”獲得了新的理論支撐。今年年初,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主要成員之一、德國著名氣候學家莫吉卜‧拉蒂夫發布研究報告稱,通過對海水冷熱周期性循環的研究發現,未來20至30年,地球將經歷“小冰河期”。這一最新研究成果再一次挑戰了主流變暖理論,在德國掀起軒然大波。德國《明鏡》周刊發表評論文章稱,研究數據表明,近10年來全球氣溫一直很平穩,沒有上升,海水淹沒德國漢堡市只不過是無稽之談。
自英國東英吉利大學涉嫌“操縱”科研數據一事曝光後,英國輿論界展開了“氣候變化”還是“氣候變暖”的大討論,《衛報》等知名報刊設立專欄,為氣候變暖的支持和反對兩派提供辯論平臺。英國國際政策網絡執行主任朱利安‧莫裏斯認為,統計數據說明氣候變化的軌跡並非人們想象的會引發嚴重問題,他批評IPCC報告“全球變化已刻不容緩,必須緊急採取行動”的核心結論。
圍繞這一問題,美國人的討論走得比歐洲更遠:開始談論到底存不存在氣候變暖問題。
今年以來,美國社會對氣候變暖基本認識問題的爭論顯著升溫。美國媒體巨頭福克斯邀請對立兩派氣候問題專家,就氣候變暖是不是子虛烏有舉行一係列電視辯論會。2月初,一貫支持全球變暖論觀點的《紐約時報》也在頭版位置登載懷疑派的觀點,批評IPCC報告有失偏頗,並對質疑派的觀點進行了係統梳理。同期,美國《國民評論》雜志稱,由于對氣候變暖威脅的“過度宣傳”,全球變暖的“驚險遊戲”看起來正在走向終結。《華爾街日報》、《科學美國人》等刊物也登載林德真等“反氣候變暖”專家的文章,提醒人們科學界對地球是否在變暖的研究還處于初期階段,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美國環境事務信息委員會也在各種場合呼吁“把全球氣候變暖重新定位為理論而非事實”。美國基督教人士也加入討論行列,利用電臺等媒體廣泛說教,稱氣候變暖理論違背《聖經》,全球變暖危機是一場旨在破壞美國經濟和生活方式的“騙局”。上述種種言論匯成一股“反氣候變暖”浪潮,在美國社會產生強烈反響。
民眾熱情減退
認為是人類活動造成氣候變暖的人明顯減少,而認為是自然原因所致者卻在增加,許多民眾表示不再相信氣候專家帶有預斷性的分析
隨著輿論界的持續辯論和不斷反思,歐美民眾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熱情明顯減退,“氣候疲勞徵”開始顯現。今年2月底,英國益普索‧莫裏民意調查公司調查顯示,31%的英國民眾認為這一問題被誇大了,人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半;29%的民眾認為氣候變暖“可能發生了”;即便是在30%的“肯定派”人群中,也僅有1/5的人認為氣候變暖是人為造成的,而一半人認為由自然因素引起。同期,英國廣播公司也進行了類似調查,顯示大約25%的民眾認為氣候變暖根本沒發生,而去年 11月這一比率僅佔15%。同時,英國《衛報》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民眾對氣候變暖問題關注度迅速下降,僅17%的人將其列入優先關注問題的前三位,比 2007年少了一半,一些環保組織還表示將重新審視氣候變暖問題。今年3月,德國《明鏡》周刊民調顯示,德國民眾對氣候變化威脅的恐懼已明顯減少,從4年前的62%降至42%。
美國的情況類似,懷疑氣候變暖的民眾呈增加趨勢。今年1月,耶魯大學所做的民意調查顯示,大約50%的民眾表示“非常”或者“一定程度上”擔憂全球變暖問題,低于 2008年的63%。3月中旬,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48%的美國民眾認為全球變暖問題被誇大了,高于去年同期的41%;19%的民眾否認氣候變暖的發生,而去年同期這個比率為16%;在認同氣候變暖的人群中,有46%認為是自然原因造成而非人類活動所致。4月中旬,《拉斯穆森報告》稱,54%的民眾認同全球變暖嚴重性,比去年同期低8個百分點,而不承認其嚴重性的佔43%,否認氣候變暖的佔21%,是一年來跟蹤調查的最高比例。此外,48%的選民認為氣候變暖與太陽活動有關,33%的人認為是人類造成的,而在2008年這兩個比率分別為34%和47%。
理性分析上升
研究的嚴肅性受到質疑,很多人認為氣候變化問題被政治化,意識到氣候變化問題被部分媒體肆意炒作,甚至擔心氣候變化問題被商業化
輿論對懷疑派的追捧,民眾對懷疑派觀點的關注,都表明歐美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認識趨于理性。究其原因,首先是氣候變化研究的嚴肅性受到質疑。一些學者在研究時,使用了未公開檢驗的原始數據,真實性存在問題,其對氣候變化的論證有先入為主之嫌;此外,IPCC人員組成有“黨同伐異”之虞,其採用的文獻和數據頗具傾向性和選擇性,公布的報告沒有更多地聽取持不同意見專家的聲音;再者,目前支持全球變暖趨勢的研究模型仍有諸多不確定性,人類活動因素到底有多大影響,二氧化碳排放是否為“元兇”等都有待于進一步澄清。隨著對這些問題認識的深入,民眾意識到氣候科學研究本身存在嚴重爭議。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縱使科學界對氣候變化問題有“共識”,科學也不能靠任何形式的“共識”來推動,而應建立在客觀、嚴肅的研究基礎之上。
其次,認識到氣候變化問題被政治化。隨著人類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重視,環保主義者和一些政客誇大環保問題,借機擴大自己的影響,成為給氣候變化問題推波助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倡導環保的口號下,討論氣候問題逐漸成為政治時髦,一些政黨和政客利用選民重視環保問題的心理,大打“氣候牌”拉攏選民,擴大政治影響。一旦關于氣候問題的討論被卷入政治角力,科學研究也就變得復雜了。隨著“氣候懷疑派”回歸西方主要輿論陣地,民眾對氣候問題與“政治需要”有了清醒的認識,也就更加警惕氣候變化問題的政治化和政治“挾持”氣候科學的傾向。
其三,意識到氣候變化問題被部分媒體肆意炒作。一些民眾認為,由于有些媒體報道喜歡“新”、“奇”、“趣”,故意誇大氣候變化的嚴重性,煽動民意民情。全球面臨許多實實在在的威脅,如傳染病頻發、糧食危機、土地荒漠化、水資源短缺等,然而媒體不把它們作為關注的熱點,卻把氣候變化作為持續炒作的題材。而且其報道也有失偏頗,讀者往往看到的是聲情並茂的氣候威脅描述,以及地球將因氣候變化而毀滅的預測文章,卻鮮有關于氣候變暖的科學論證。經過這次辯論後,歐美民眾對氣候變化報道的觀察方式正在發生改變,少了盲從,多了理智。
其四,擔心氣候變化問題被商業化。在氣候變化問題的辯論中,支持方和反對方相互指責對方被氣候利益集團所操縱。支持方認為,反氣候變暖的課題研究受到化石能源集團以及其關聯產業界的資助,而反對方認為,20多年來名目繁多的氣候變化科研項目,重復制造了大量“假想課題”,耗費了巨額公共資金以及綠色團體、碳金融集團和新能源集團等的資助。氣候變化問題的研究卷入商業領域,讓民眾對氣候變暖研究的科學性和公正性產生懷疑,開始更多地考慮氣候變化問題的不確定性對自身利益的影響。不少民眾越來越懷疑政府氣候政策的必要性、緊迫性和正當性,認為自己沒必要為基于不確定性的科學問題埋單,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尚未完全復蘇的情況下,氣候政策不僅增加了生活成本,還影響產業發展與就業機會。氣候變暖的不確定性增加了人們對氣候政策的懷疑,而對氣候政策的質疑又增加了人們對利益集團遊說氣候政策的種種擔憂。
今年初北半球持續較長時間的罕見暴雪和寒流天氣,與氣候變暖理論形成巨大反差。不少人因此認為,這印證了“小冰河期”理論,並對氣候變暖理論更加懷疑。
影響政治生態
氣候變暖懷疑論對歐美氣候政策影響不斷加深,勢必影響歐美未來的國際氣候談判立場,國際社會由此更加關注歐美氣候政策的信心和決心
隨著氣候變化懷疑論的擴散以及其他一些非科學因素卷入氣候問題,民意開始向懷疑派方向傾斜。這一新動向影響到了美歐國內的氣候政治生態,並將對國際氣候談判進程產生影響。
歐洲社會要求重新認識氣候變化問題的呼聲日高。東英吉利大學涉嫌“操縱”科研數據事件發生後,英國下議院科學與技術委員會立即介入調查,要求向民眾公布真相。保守黨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明顯發生分裂,副黨魁梅普爾斯在這個問題上拒絕接受黨內“共識”,戴維斯等保守黨議員公開與黨魁卡梅隆唱反調,英國保守黨前內閣大臣勞恩斯還呼吁警惕氣候變化問題被“宗教化”。在英國大選政策辯論的議題中,氣候變化問題被邊緣化,甚至在前幾場辯論中不提及“低碳經濟”這一話題,顯然受到了質疑氣候變暖聲音增多的影響。在法國,3月下旬的地區選舉已給法國右翼多數黨發出明確信號,如不給民眾更多的時間冷靜思考氣候政策而執意推動碳稅,他們在下次選舉中將面臨失去選票的危險。在地區選舉的二輪投票中遭遇滑鐵盧後,右翼政府氣候政策開始回擺,菲永總理宣布無限期推遲碳稅方案。其理由是,除非歐盟內部取得一致,否則法國不會單獨實施這一方案,而在徵收碳稅問題上歐盟內部協商遠未達成一致。
在美國,反對國會通過氣候變暖法案和政府氣候政策的保守派聲勢日漸浩大。在去年11月馬薩諸塞州參議院議席補選競爭中,氣候變化懷疑論者共和黨人斯科特‧布朗擊敗了讚同氣候法案的民主黨候選人科克利。布朗的獲勝改變了參議院民主黨控制60票絕對多數的局面,使民主黨難以像推動醫保改革法案那樣在國會強行推動氣候法案,參議院通過氣候立法形勢暗淡。從參議院透露的氣候法案草案內容看,不但美國的碳市場規模大大縮小,減排要求也大幅縮水。而即便是這個縮水方案,在中期選舉前也幾無通過的可能。“氣候保守派”獲得新的能量,反對奧巴馬政府企圖繞開國會制定行政減排措施。“茶黨”發動了減稅運動,他們在全國各地舉行聚會,抗議奧巴馬利用氣候問題擴張行政權力。一些團體加入反氣候政策行列,準備將環保署告上法庭。梅西能源公司、國家牛肉協會和一些採礦集團已向法院遞交訴狀,認為環保署將溫室氣體列為污染物有先入為主之嫌。目前,至少16個州和4家主要環境組織要求法院受理此案。
2010年6月2日 星期三
歐美 “氣候疲勞徵” 或是理性的回歸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