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ature.com/neuro/journal/vaop/ncurrent/full/nn.2562.html
【聯合報╱郭錦萍/輯譯】最近有美國的研究人員從動物實驗中發現,針灸刺入的針,會讓痛處周圍產生一種「腺嘌呤A1受體」,這種化合物會抑制痛覺、延緩痛覺出現的時間。
過去有人對針灸可減輕疼痛的原因,提出的兩種假說。一是認為針刺激活了痛覺神經,使之誘發大腦釋出可讓人有欣快感的「腦啡」;另一說則認為針灸的療效,其實只是一種安慰劑效應。
但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神經醫學教授尼德加對前述兩種說法都質疑,因為針灸並不會讓人覺得痛。他認為,針灸師把針刺入人體時,會把針轉一轉,這可能會造成組織輕微創傷,進而釋出可止痛的物質。
為了證明這點,他的研究團隊對輕微麻醉的老鼠的小腿插針,並插取插入點周邊的組織液,分析後發現,其中所含腺嘌呤A1比平常多了24倍。
研究團隊認為,腺嘌呤A1扮演的是傳訊的角色,通知組織釋出減緩疼痛的物質。
研究小組還進一步對腿部患有類似脊髓受損或糖尿病併發炎症的小鼠,注射了一種抗癌藥,這種藥會讓腺嘌吟A1的濃度提高,果真讓腺嘌吟在體內停留時間延長3倍,也讓疼痛被抑制的時間延長了3倍。
尼德加認為,這項發現除了找到針灸的止痛科學原理,未來還可利用這種方式,找到更有效治療慢性疼痛的藥物。這篇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神經科學」期刊。
資料來源/NATURE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3&f_SUB_ID=1219&f_ART_ID=253827
2010年6月14日 星期一
針灸止痛 老美解謎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