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金星高層大氣中有硫源 供地球暖化另項解套參考

http://www.nownews.com/2010/11/05/327-2661566.htm

曹逸雯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梁茂昌博士參與的國際天文研究團隊(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密西根大學和法國的LATMOS, CNRS/INSU/IPSL, Université de Versailles-Saint-Quentin、Universite´ Pierre et Marie Curie),於10月31日在專業期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發表論文,證實金星高層大氣中發現硫源,這項發現日後可望為地球暖化問題,提供另項解套方法參考。

梁茂昌表示,對於解決全球暖化的問題,目前學術界公認最實惠且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地球工程法」。這種工法是在平流層導入硫酸鹽,透過在平流層(即通稱的臭氧層)中經常性注入大量的硫酸鹽粒子可幫助地球降溫,但這項措施同時也會影響臭氧量並使得臭氧洞的回復延後數十年。這種工法的效果如何,需要被檢驗。金星的大氣層中,硫含量超過地球大氣層1千倍以上,非常適合用來檢驗硫化物在光化學上的限制,以及對氣候的影響為何。

研究發現,金星表面受到一層厚厚的硫酸液滴雲層完全的包覆,液滴層中含有約15%的水。地球在地表高度18-22公里的範圍中,同樣也有一層天然的類似薄層。在兩顆行星上相同的是,當這些液滴形成時,二氧化硫(SO2)都需要氧化為三氧化硫(SO3),過程中並結合水(H2O)形成硫酸(H2SO4),然後再與額外的水凝結,形成液滴雲層。

此次透過地面觀測儀器以及「金星快車號」太空船,首次發現清晰證實金星在距離地表約100公里處的高層大氣具有一層二氧化硫(SO2)。梁茂昌指出,「我們認為,硫氧化物的來源,可能是光解作用中硫酸(H2SO4)釋放出的蒸氣溶膠。」這新的理論完全改變先前舊假設,對金星大氣層上層的大氣化學模式提出新構想,並且對「氣溶膠微物理學」和「大氣環流」等迄今所知甚微的領域,具有指導性意義,他表示,「金星無疑是研究硫化物影響大氣化學的最佳大型天然實驗室。」

梁茂昌博士目前為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暨中央大學合聘副教授和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所合聘副研究員,而論文共同作者之一翁玉林教授目前為美國加州理工大學行星科學系教授,同時也是中研院院士。

「自然地球科學」月刊(Nature Geoscience)創立於2008年,隸屬於Nature出版集團,以刊登高品質的原創性學術研究為主要訴求,內容涵蓋地球科學的所有範疇:大氣、海洋、冰河及冰原、地球實體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