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ownews.com/2011/01/30/11490-2686072.htm
記者鮑蓉蓉 有沒有想過到底要擁抱多久比較恰當嗎?太長會尷尬,太短又有點不禮貌,不過根據一項針對奧林匹克選手的研究指出,他們在比賽後的擁抱時間長短大約為3秒左右,研究人員近一步指出,3秒鐘代表的不只是適當且普遍的擁抱時間,也暗指人類經歷「當下感」(feeling of nowness)的長度,即人類大約需要3秒的時間認知何謂「現在」。
根據sciencemag網站報導,各項跨文化的研究顯示,人類有許多動作都傾向花3秒鐘左右的時間來進行,如揮手再見以及其他手勢;許多心理層面的動作,如放鬆的深呼吸或神經系統的運作,大約也費時3秒左右。
鄧迪大學(University of Dundee)的心理專家納基(Emese Nagy)表示,他們由研究當中推論,人類需要花3秒左右的時間意會何謂「當下」(perceiving the present)。
納基在2008年觀賞北京奧運時,發現場上出現很多擁抱的畫面,於是他著手進行研究,當中有來自32個不同國家的選手與隊友、教練、對手間的擁抱,共計188個。結果顯示,無論國籍及性別,選手們平均擁抱的時間是3秒左右,不過跟教練擁抱的時間最長,最短的是與對手間的擁抱。
這項結果與部分心理學家的認知互相呼應,他們認為3秒是人生的「基本單位」,人類要經歷到「當下感」需要3秒鐘的時間。
若是人類的「基本單位」短於3秒,短到像是10毫秒(1秒鐘的百分之一),那人類對於許多潛在的威脅都能夠「迎刃而解」,躲子彈就像躲躲避球一樣,絕非難事。若「基本單位」長至1分鐘,那人類將花過長的時間意會到災難來臨,同時也無法應付各項意外,也就是所謂的「反應太慢」。
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的崔佛頓(Colwyn Trevarthen)表示,他同意人類體內的確有個以3秒鐘為節奏的基本單位,這節奏與我們的認知經驗息息相關,不過他指出人體內還有其他的基本單位,促使我們擁有下意識的「瞬間反應」,這些各式各樣的節奏使人類體內擁有靈活的節拍器。
2011年1月31日 星期一
太長尷尬 太短無禮 擁抱多久最恰當?科學家:3秒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