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腸道3D顯微影像消化道神經看透透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11061400718,00.html

中國時報 李宗祐/台北報導  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江安世觀測研究果蠅腦神經網路,研發出獨步全球的「組織透明液」,最近清大化工系副教授湯學成,則利用組織透明液研發完成3D顯微影像技術,正透過臨床試驗偵測觀察胃腸消化道3D影像微結構,協助降低誤判機率,成為更精準診斷各種胃腸疾病的新利器!

 ■微血管和神經 立體呈現

 中央研究院2011年「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新科得主湯學成昨日在頒獎典禮發表這項研究成果,這是全球第一個把江安世教授發明的組織透明液專利應用在人類病理診斷的研究,當湯學成在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從胃腸道切片看到的微血管和神經3D結構時,與會者都覺得「真是太神奇了!」

 湯學成指出,人體除了眼球是透明組織,其他器官和組織在作病理切片時,必須切得很薄才可以透光,再配合染色才能觀察診斷是否有病變組織或細胞存在。目前傳統病理切片厚度約10微米,切面常遭破壞或扭曲變形,而且只能看到2D的平面影像,看不到微血管和神經的影像結構,容易影響醫師的診斷。

 湯學成舉例,一般醫師面對腸阻塞病患,多懷疑與神經病變有關,但利用現有病理切片方法,並不能偵測診斷;同樣地,糖尿病末期患者的消化道神經末端也會受到影響,現有方法可能造成誤判。為改善現有方法的診斷盲點,研究團隊利用組織透明液結合3D顯微鏡技術,研發完成3D顯微影像技術。

 ■預估5年內推廣至臨床診斷

 湯學成表示,利用這套技術病理切片厚度可以放大到300微米,把切片浸泡透明組織液,透光的效率明顯增加。經過動物試驗,成功偵察觀測胃腸道微血管和神經3D結構,任何細微的病變都看得清清楚楚。研究團隊正與署立新竹醫院合作展開人體試驗,保守估計5年內可推廣至臨床診斷。湯學成強調,這套技術不僅可以用來偵測觀察胃腸道病理切片,也可以應用在任何器官或組織病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