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8日 星期六

生態危機擴大北極穿窿

http://columns.etnet.com.hk/column/index.php/features/news/6560?locdes=content

  科學家發現北極臭氧層在今年春季,首次出現面積200萬平方公里的破洞,相當於約2千個香港那麼大,程度可與南極臭氧層破洞相比,對人類生態環境造成危機。倘情況繼續惡化將令到北極氣溫愈來愈冷,亦影響東歐、俄羅斯和蒙古地區人口,受極高紫外線傷害。

  美國、加拿大、芬蘭、丹麥等國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這份報告發表在《自然》雜誌網站上。報告說,今年春天北極上空臭氧觀測數據的分析顯示,在18到20公里的高空臭氧減少的幅度超過了80%,可謂史無前例。程度與南極臭氧空洞相提並論,認為北極首次出現了臭氧空洞。

生態危機擴大 面積達2千個香港

  研究人員分析,北極臭氧此次大幅減少的原因是,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北極地區寒冷天氣持續時間異乎尋常長。在寒冷條件下,能破壞臭氧的含氯化合物會更活躍,導致臭氧空洞出現。

  他們還認為,今後北極完全有可能再次出現臭氧空洞,但具體時間難以預測。

  臭氧層是指距離地球表面15公里至25公里處臭氧分子相對密集的大氣平流層。它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因此被譽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近幾十年來,由於人類釋放了大量氯氟烴等破壞臭氧的物質,臭氧層不時出現一些空洞,特別是在南極地區每年冬天都會觀測到臭氧空洞。

  為了保護臭氧層,國際社會在1987年出台《蒙特利爾議定書》,要求控制氯氟烴等破壞臭氧層物質的排放,但由於已排放的含氯化合物會在大氣中存在較長時間,短時期內難以修補對臭氧層的損害。臭氧層受到穿洞會破壞植物、傷害人類,易患皮膚癌、白內障,同時令北極氣溫變冷。

新聞通識

  氯氟烴由一群以托馬斯•米基利為首的美國科學家於1928年人工合成,用作冷藏器的冷凍劑(俗稱:雪種),因為過往的冷凍劑(例如氨及二氧化硫)都易燃或有毒,而被氯氟烴取代。壓縮噴霧噴射劑液態氯氟碳化合物通常被加進噴漆及殺蟲劑等壓縮噴霧的容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