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4日 星期日

宇宙“標準光源”可能不“標準”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4/10/c_115342180.htm

    新華網東京4月10日電(記者藍建中)Ia型超新星爆發是白矮星質量過大、無法繼續自我支撐時發生的爆炸。此前科學界認為其亮度是基本恒定的,並將其作為觀測宇宙空間距離的“標準光源”。但日本研究人員近日宣布,“標準光源”可能不“標準”。

    超新星爆發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地球上都可以觀測到數十億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發。這種爆發也可以分為幾類,其中,Ia型超新星爆發時釋放的能量被認為基本一致,絕對亮度基本相同,地球上觀測到的亮度就可以代表距離,越暗則距地球越遠,越亮則越近。因此觀測Ia型超新星亮度常用于計算遙遠星係的距離,幫助研究暗能量等問題。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正是授予這一研究成果。

    不過,近年來有科學家對“Ia型超新星爆發亮度恒定”產生疑問,認為Ia型超新星爆發亮度可能跟爆發前的星體組成、周邊環境以及爆發機制等有關。而要把握爆發前星體的組成成分,最好的辦法就是詳細調查超新星爆發拋散的星體殘骸。

    日本宮崎大學的研究人員在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間,利用“朱雀”號衛星的X射線相機,觀測了1604年由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發現的開普勒超新星爆發殘骸,這次Ia型超新星爆發是銀河係最新發生的一起。結果發現,這顆白矮星爆發前的金屬量相當于太陽的3倍。金屬量是指恒星內除了氫和氦元素外,其他化學元素所佔的比例。

    研究小組還觀測到另一顆超新星爆發時,其金屬量與太陽差不多。根據理論計算,爆發前白矮星的金屬量會對Ia型超新星爆發絕對亮度產生影響。因此新發現表明,Ia型超新星爆發時的絕對亮度可能是有差異的。研究人員預計,這一發現將引發有關現有宇宙膨脹測定可信性的討論。

    相關研究成果10日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上。研究人員今後將繼續觀測Ia型超新星爆發的多樣性,以期進一步加深對宇宙的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