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4/23/ED1004230027.htm
(記者 任智鵬) 中國第一枚繞月人造衛星「嫦娥一號」在07年底發射,為國家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亦得到大量的月球表面數據。香港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陳炯林的團隊與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專家合作,就從「嫦娥」得來的微波探測數據中,分析探究長達一年,突破地發現在數米至十多米深的月壤中,有達200個溫度較低、溫差較大的「黑點」,是對月球表面分析的關鍵。陳炯林指,有關「黑點」雖然性質未明,但有機會與月球含量豐富、發電效能超過石油千萬倍的核能原料氦 3(Helium-3)有密切關係,將為未來航天及能源研究發展,帶來重要貢獻。
陳炯林為香港4位參與國家探月工程專家委員會的學者之一,負責分析研究「嫦娥」獲得的數據。他表示,研究成果除代表香港對國家探月工程的初步貢獻外,更獲得世界權威的科研期刊《地球和行星科學通訊》選取,並即將刊登,是本港學者的首次,足見研究的深遠影響。
港學者首登權威科研期刊
「嫦娥」在探月的過程中,首次採用了微波(Microwave)探測技術。陳炯林指,由於微波穿透力極強,除月球表面的光暗反射及地形外,更可深入數米至十多米深的月壤(月球上的土壤)中,立體地記錄各位置及深度的溫度資料。他的團隊去年4月開始分析「嫦娥」的原始數據,以數學方法剔除晝夜溫差的影響,從而顯現各地的地質特性,而在各微波圖中,團隊更首次發現月壤中有200個深層微波黑點(Cold spots),為相關研究帶來突破性影響。
黑點溫差大 性質與鈦氦3吻合
陳炯林指,各黑點晚間溫度只得攝氏零下150度,比周邊低出10度以上,而日間溫度卻比周邊高,溫差極大,初步確認為月球上特殊物質,但具體情況仍須進一步探索。他表示,現時科學家已知,月球表面富含氦3核能原料,其發電效能超石油千萬倍,是各國積極爭奪的資源之一(詳見另稿)。而在月球上,氦3一般與鈦(Titanium)元素一同存在,「黑點」的大溫差特性正與鈦吻合,是次研究對未來人類於月球探索以至開採氦3,或有重要的指標作用。
開採需等40年 可建地下室長駐
不過陳炯林坦言,以目前的科技發展推算,相信在10多年後中國便能與各先進國家看齊,做到登陸月球的目標,但即使成功登陸,亦要花10多年於月球建設基地,及另10多年發展探察及開採技術,要成功具規模地使用氦3作為能源,或需要於2050年前後才可能實行。
另一方面,由於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其日夜溫差超過200度,不適宜一般生物生存,但是次研究亦發現,在月球表面下數十厘米的地方,其日夜溫度均維持在零下48度上下,全年極為平穩。陳炯林指,只要設有簡單的溫度調節設備,人類亦能於零下48度下生存,研究提供具體的數據,證實只要建設完善的地下室,人類便能實現於月球長駐的構思。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科大中科院 發現月球「黑點」
標籤:
天文宇宙
Related Posts:
- 首次探測到黑洞形成時噴射的引力波 - 2013-08-26
- 科學家證實中子星磁場放大機制:引發超強爆炸 - 2013-08-26
- 宇宙“標準光源”可能不“標準” - 2013-04-14
- 超新星爆炸亮度不定 動搖諾貝爾物理獎發現 - 2013-04-09
- 首次揭開“等離子體雲塊”神秘面紗 - 2013-04-01
- 科學家觀測到銀河系氣體噴泉:延伸達5萬光年 - 2013-01-07
- 火星上有生物?好奇號2013年任務 - 2013-01-02
- 《科學》預測:2013最值得關注六大領域 - 2013-01-02
- 美國研究利用3D打印機在月球上制造機械部件 - 2012-12-30
- 2012十大科技新聞 - 2012-12-30
- 39億光年外恆星墜入超大黑洞 發出震盪信號 - 2012-08-17
- 美國研究人員稱隨時都有小行星圍繞地球運轉 - 2012-04-05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