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089314.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蛋白質群集被認為在神經退化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的致病機制扮演重要角色,中央研究院物理團隊發現影響蛋白質群聚的關鍵因素,可望為神經退化性疾病提供預防及治療新方向。
日劇《一公升的眼淚》女主角罹患小腦脊髓萎縮症,身體機能慢慢退化、使她無法享受正要飛揚的高中生活;電影《明日的記憶》中,主角得了阿茲海默症,最後連心愛的人也不認得,令人鼻酸。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小腦脊髓萎縮症、杭丁頓舞蹈症與額顳葉退化症等,都屬於神經性退化疾病,因蛋白質在腦部發生群集現象,使神經結構和功能逐步喪失,造成腦神經退化或死亡。
探討蛋白質群集現象的關鍵因素,是當前熱門主題。中研院物理研究所「統計與計算物理實驗室」研究員胡進錕與其研究團隊發現,蛋白質的「彎曲角」和「雙面角」是影響群集現象的關鍵。他們利用分子動力學模擬蛋白質的簡化模型,發現彎曲角和雙面角呈現某種關係時,蛋白質特別容易群集。
胡進錕指出,找出蛋白質群集的原理,有助於釐清疾病的機轉與預防。他舉例,如果了解酸鹼值如何影響蛋白質群聚,說不定可以藉由改變飲食來避免神經性退化疾病,有效預防。
他表示,目前研究團隊先使用簡單的聚合物去理解、歸納一般性情況,之後會改進蛋白質鍊,加入親水、殊水、帶電等特性,讓電腦模擬更符合真實狀況。
胡進錕也與波蘭、越南和美國的科學家共同合作,相關研究結果已於去年刊登在「物理評論通訊」及「日本物理學會會刊」。
2011年1月12日 星期三
蛋白質群集模擬與神經退化
標籤:
物理
Related Posts:
- 網際網路,科研新場所 - 2011-06-18
- 黑洞吞恆星 能量持久不散 - 2011-06-17
- 一窺宇宙初期 巨大黑洞揭密 - 2011-06-17
- 3百年首見 太陽黑子可能將冬眠 - 2011-06-16
- 原核細菌也有“分子運輸車” - 2011-06-15
- IBM宣佈以碳化矽晶圓片製作出石墨烯混頻器IC - 2011-06-14
- 神祕百慕達三角 甲烷惹禍? - 2011-06-14
- 宇宙出現笑臉? 怪物黑洞雙人舞! - 2011-06-13
- 研究人員用人類細胞製成生物激光發生器 - 2011-06-13
- 日本研製出世界最短波長的X射線激光 - 2011-06-12
- 美國‧超新星爆炸遺跡‧發光秘密破解 - 2011-06-11
- 太陽系邊緣不平滑 充滿大磁泡 - 2011-06-11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