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 星期二

氣味的分別並可能不是在嗅球完成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hb.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1-04/12/content_22498774.htm

湖北日報訊 (記者劉長松、李新龍、通訊員羅芳、實習生楊玉玲)大腦如何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準確感知氣味?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最近的研究結果發現,嗅覺係統的第一中樞——嗅球——在腦不同的運行狀態下對氣味的響應總強度大致相同,說明人或動物對氣味的分別並不是在嗅球完成,可能是在更高級的嗅覺中樞實現。

這一研究成果,3月22日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並入選為封面文章之一。耶魯大學FahmeedHyder教授專門撰文評論該成果。除中科院武漢物數所外,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和湖北第二師范學院也參與了該研究。

據論文作者之一李安安博士介紹,該結果從另一方面來看,嗅球能把不同腦狀態下獲取的嗅覺信息真實可靠地送到更高級中樞。

相對于科學界對視覺與聽覺的深入研究,嗅覺研究相對較少。嗅覺對于動物早期生存,尋找食物和配偶,認知獵物和天敵,都非常重要。嗅覺也明顯地影響人類的生理心理及社會行為。中科院武漢物數所嗅覺神經生物學課題組重點研究對象是嗅球——在嗅覺的信息編碼、處理和傳送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的腦區。

課題組通過對麻醉深度的操控,使動物大腦處于不同的運行狀態,並記錄兩種狀態下嗅球對氣味刺激的反應。結果發現,嗅球中的神經總活動和神經元放電頻率分布,在氣味刺激後與各自基線相比均發生明顯改變,但氣味刺激後兩種狀態之間相比,並無明顯差別。進一步的實驗證實,大腦在不同狀態下,一種尚待研究的神經機制可確保對氣味準確編碼,將外界氣味信息可靠地傳遞到嗅球,形成相應的嗅覺感知。

此成果對于人們進一步了解感覺係統,如何在不同條件下完成高保真的信息輸入,有積極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