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life.chinatimes.com/life/11051801/112011052300066.html
中國時報 陳文和/綜合報導
一般人習慣依血型來將人們進行分類,如今科學界發現了新的歸類方式,分類依據是「腸道菌種」。每個人體內都有近千種微生物,而根據科學家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人的腸道可依聚生菌叢來區分成三種不同的生態系統。
新研究由德國海德堡「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柏克領軍,研究對象涵蓋歐洲人、美國人和日本人。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研究對象的腸道可劃分為三個不同型態,分別是「腸道一型」(Enterotype 1)、「腸道二型」(Enterotype 2)以及「腸道三型」(Enterotype 3)。
腸道一型存有較多的類桿菌(Bacteroides),而二型較常見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至於三型則是瘤胃球菌(Ruminococcus)較多。柏克的研究團隊發現,三種腸道微生物系統都以獨特方式使各種酵素處於平衡狀態。腸道一型會產生較多能合成維生素B7(又稱生物素或維生素H)的酵素,二型則會產生較多能合成維生素B1的酵素。柏克指出,未來醫師或可依據腸道型的區劃,量身打造病患飲食清單以及開立處方簽,乃至為抗生素尋求替代品。
人為什麼會屬於某一種腸道菌型?與族群、性別、體重、健康或年齡等均無關聯。科學家研判,嬰兒腸道內最初聚生的菌落,可能都是隨機發生,而這批開疆闢土的微生物會改變腸道環境,因而只有特定菌種能夠聚生。
不論三個腸道微生物生態系統的成因為何,最終均會對宿主的身體健康形成個別的效應,有些腸道菌可幫助消化、合成維生素,或者利用人體細胞無法產生的酵素。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醫學研究-你是哪種人? 腸道菌種來分型
標籤:
生技醫療,
細胞分子
Related Posts:
- 日本發現分解透明質酸的基因 - 2013-04-03
- 科學家研製細菌發電生物電池 可在黑暗中使用 - 2013-04-01
- 濕度過高或過低 流感病毒更活躍 - 2013-01-15
- 日本研究說可用IPS技術大量培育抗癌細胞 - 2013-01-07
- 移植感光細胞‧失明者或可重見光明 - 2013-01-07
- 研究顯示:細嚼慢咽助節食 - 2013-01-02
- 美發明“生物支架” 可修復嬰兒先天性心臟缺損 - 2012-12-30
- 日本將用不易排異血液培育幹細胞 - 2012-12-30
- 大熊貓具有對抗超級細菌的有力武器 - 2012-12-30
- 海洛因和嗎啡成癮怎辦?! 研究:可透過免疫系統阻斷 - 2012-08-17
- 新研究證實蛋白質中的水化膜並非不可替代 - 2012-08-16
- 美研究揭示癌症抗藥性新機理 - 2012-08-15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