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OPINION/X1/5716238.shtml
【聯合報╱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台北市)】就在中研院院士會議票選出十八位新科院士的當兒,傳來一位俄羅斯數學家拒領百萬美元獎金的消息,心中不禁產生觸動。
我們知道,知識經濟當道,「搶人才」是熱門事務,而人才的流向往往以「報酬高低」作為選擇基準。其實,各種獎項的頒發也都在肯定人才,雀屏中選者,除了有名譽外,獎金也是一大誘因。在爭權奪利的當今世界,這樣子的企盼極為正常,也理所當然,而科學家們「向錢看」也司空見慣。若有人不這樣想,甚至拒絕名利,說是「異端」也不為過,竟然就有這位異於常人的數學家出現。
他是位「隱居的」俄羅斯拓樸學家,名叫裴瑞曼。他因為證明了過去一百年來,無數的數學家都沒能夠證明的「龐加萊猜想」(法國數學家龐加萊在一九○四年提出的命題),獲得數學界的最高獎項「費爾茲獎」。但裴瑞曼卻拒絕領獎,他也拒絕位於麻州劍橋市的克萊數學研究所頒發的一百萬美元獎金。
裴瑞曼數年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不認為我所說的東西能引起公眾的絲毫興趣。我知道很多人愛自我宣傳,那祝他們好運,但我不認為這是正確的事情。」他不是只說說而已,二○○二年他就在網路上公開發表研究成果而不怕被剽竊。他大方的說:「我把所有的計算法都發表出來了。這就是我能提供給公眾的東西。」
裴瑞曼在幾周之內就成為俄羅斯新英雄,原因竟然是他拒絕領獎這樣的與眾不同行為,這也可見視名利如浮雲在現世是多麼的稀罕而令人刮目相看。
其實,古代有許多數學家都只沈醉在數字王國中,如阿基米德被羅馬士兵殺害時還忘我的在沙子上進行演算;十七世紀的巴斯卡和牛頓給人的印象就是苦行僧,遠離正常生活來追求真理。裴瑞曼的作風也只是返回到傳統價值,他藐視現代的學術會議、政府補助、同行審閱論文、獎項和公眾認同,只是專注於工作,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裏找尋重要東西。
對於裴瑞曼的回歸傳統價值,有人期盼能給當代科學家帶來心靈的觸動,希望他們把時間花在自己喜歡和拿手事務上,不要耗費精力在不相干的行政事務、多數不必要的活動、發表遠離自己領域的評論,更不要耗在為了名利而與同行相爭上。
裴瑞曼的例子再一次證明,科學的進步不是非得有錢不可,「錢非萬能」又一次得到印證。廿世紀最偉大、最可愛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其異於常人的「追求低薪」、清心寡慾、淡薄名利,卻獲致驚人成就並造福人類的行徑,看來並非孤例。在這物慾橫流,一切向錢看的世界,亟需挖掘更多的愛因斯坦和裴瑞曼,來敲醒沈迷於功利、物慾中的人們,也才能對那些相信「有錢才好辦事、有錢才能發展科學」的當代科學家們當頭棒喝!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這世界…需要這樣的科學家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