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ownews.com/2010/09/07/327-2644239.htm
記者林茂榮/中和報導 總是猛然點頭的娃娃,從3歲起被診斷出是罕見疾病「平腦症」,也出現點頭式痙攣的頑固型癲癇神經症狀,直到12歲時,裝置了國內引進迷走神經刺激器,本來每天發作20分鐘,也縮短為四天發作5分鐘。本來只會以單字回答的娃娃,現在話多了,不會拿筆的她,如今可以自己扣釦子,笑容重新出現在娃娃稚嫩的臉龐,快樂也重新映照在家人的臉上。
雙和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王傳育指出,癲癇病患因腦部不正常放電,導致病患不自主抽搐,六到八成的癲癇病患,只要規律服藥就能控制。王傳育是全台第一個施行小兒迷走神經刺激治療的醫師,目前已經累積11名病例,臨床研究顯示,植入迷走神經刺激器後一至一年半,可達最佳治療效果,可讓一半以上的頑固型癲癇病童,平均降低發作次數40%到50%。
12對腦神經中的第10對是迷走神經,是一種自主神經,除了將中樞神經傳出之外,也可以反向由內臟傳遞訊息到延腦,此外,迷走神經是唯一一對走在表淺部位的腦神經,利用這兩個特性,在迷走神經上裝置迷走神經刺激器,固定且穩定的產生電刺激,抑制腦部的不正常放電。
迷走神經刺激器類似心臟調節器,是將發電器安置在左胸接近腋下的皮膚下,導線在皮膚下,導至左頸的迷走神經,手術時間約30分鐘,裝置後,醫師依病況需要調整電量頻率與強度。
娃娃過去只能以單字「是」、「不」等字回答,字義也無法連貫,表情木訥、拿筆會掉,裝置迷走神經刺激器後,語言功能大幅進展,可以說句子與旁人溝通後,人際關係變好,人也活潑了起來,笑容重新降臨在娃娃的家。不過,迷走神經刺激治療的費用驚人,王傳育指出,歐美使用迷走神經刺激器已久,盼迷走神經刺激器也能納入健保給付,以降低病患發作次數,提升病患生活品質。
王傳育指出,癲癇病患發作時症狀約莫有20多種,大致可分為全身性僵直陣攣型大發作、失神發作、失張力發作、肌抽躍發作、局部型發作等,全身型的大發作也就是電視中常演出的發作類型;失神性發作則是病患突然發呆,旁人叫喚也無反應;失張力發作則是病患喪失力氣跌倒;肌抽躍發作則是像被嚇到一般,用力抖動。
王傳育說,癲癇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年齡層,甚至出生數天的小孩就可能出現癲癇症狀,通常密集發生在2歲到6歲;或是受過重大腦傷、腦炎、腦膜炎的後遺症等,也可能出現癲癇的症狀,只要發覺孩子出現動作異常、意識異常,就應該立即就醫,尋求協助。
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迷走神經刺激術 平腦症患者重拾快樂笑容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