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人類基因組研究進入規模化時代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0/28/c_13579621.htm

新華網倫敦10月28日電(記者 黃堃)十年前,“人類基因組計劃”繪制了首幅人類基因組草圖,人類基因組研究收獲了第一個完整的產品。直到去年,全世界這樣的“產品”也不過十來個。但在28日《自然》雜志刊登的“千人基因組計劃”研究報告中,一下子就使用了約180人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基因組研究“產品”數量呈爆發性增長,這標志著人類基因組研究進入了規模化時代。

和其他產業一樣,規模化首先要歸功于技術的進步。“人類基因組計劃”使用的是第一代DNA測序法,也稱作“自動化桑格測序法”,其原理由兩度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英國科學家桑格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在英國劍橋還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桑格研究所。

桑格研究所的薛雅麗博士介紹說,現在普遍使用的已經是新一代DNA測序技術,如果對兩代技術的特點進行比較,第一代技術可以說是“線性的”,儀器每次運行只能讀取有限幾個“道”上的測量數據;新一代技術則是“平面的”,儀器每次運行可以讀取整個平面上成千上萬個測量點的數據。這一技術的升級換代,猶如汽車生產用上了流水線,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

其次,科學界的雄心是人類基因組研究進入規模化時代的重要動力。桑格研究所、中國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等機構于2008年聯合啟動了“千人基因組計劃”,其目的是通過測量各大洲不同人群2500人的基因數據,繪制迄今最詳盡、最有醫學應用價值的人類基因多態性圖譜。

“千人基因組計劃”共同主席理查德‧德賓就此表示,最新成果不僅是獲得了迄今最詳盡的人類基因多態性圖譜,還在于驗證了更新的測序方法的可行性。如果說新一代DNA測序技術是硬件能力的提升,那麼這裏驗證的新測序方法更多屬于“軟件”層面,旨在更高效地利用新一代技術來大規模測量基因序列。

《自然》雜志的調查顯示,由于技術和方法上的進步,以及科學家的測序熱情,在本月底之前科學界至少將完成至少2700份基因組圖譜,而到2011年年底前,這一數量會超過3萬份。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基因專家拉斯穆斯‧尼爾森在《自然》上撰文表示:“歡迎進入基因研究的新階段!”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專家保羅‧弗利切克認為,這項報告的意義已經超出了“千人基因組計劃”本身,“標志著人類基因組研究中一個新時代的來臨”。

在基因組研究規模化的時代,對個人基因組的分析將更快,在不同種族間進行基因組對比也不再只是夢想。科學家還可以針對某種致病基因,進行大規模的人口篩查。隨著基因組測序這種“產品”像汽車一樣批量下線,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將發生深遠的變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