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esetoday.com/news/show/id/466785
新華社巴黎3月8日電(記者李學梅)多國考古學家日前通過研究發現,在中國東北部生活過的恐龍曾經遭遇嚴寒天氣,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它們身上都長有羽毛。
這項研究匯集了法國、中國、日本和泰國多家機構的考古專家。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恐龍大多生活在中生代,這一時期全球氣候比較炎熱,人們由此推測,恐龍的生存環境溫度較高。不過該研究小組卻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他們在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所在地展開工作,這裡曾先後發現中華龍鳥、尾羽龍和小盜龍等多種“帶毛恐龍”,其生存的年代大約在1.25億到1.1億年前。由於它們並不會飛,因此部分科學家猜測,羽毛的作用可能是禦寒。
為了證實上述假設,考古學家開始設法確定當時的溫度。最終,他們通過測定雨水中的氧同位素含量,發現這一時期與當前中國北方地區的氣溫十分相近,到了冬天,各種生物都要經歷嚴寒的考驗,烏龜、蜥蜴等冷血動物選擇冬眠,而哺乳動物、鳥類和恐龍只能依靠自身的羽翼和皮毛維持生存,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這一地區發現的恐龍化石伴有羽毛。
科學家們表示,上述成果能夠幫助人們了解這一地區恐龍的生活環境,從而對它們的習性和特點進行深入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