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潮流發熱衣 買的是悶熱?保暖?還是舒適的發熱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23/today-life9.htm?Slots=Life

冬天到了,穿上最夯的發熱衣,戴上智慧型手機「觸控手套」、搭配發熱滑鼠墊…今年你可以過個暖暖的冬天。但是你知道衣服何以發熱?又該如何選擇發熱衣嗎?

記者魏怡嘉、楊久瑩/專題報導

入冬以來,各式「發熱衣」熱賣,標榜吸濕發熱、中空保暖、透氣磨毛、奈米科技、專利咖啡碳化纖維…,讓人眼花撩亂。發熱衣真的可以發熱?夠熱嗎?只要穿發熱衣就可以保暖嗎?

財團法人紡織綜合所檢驗部主任邱勝福表示,「發熱衣」這個名詞,其實有點怪怪的,電熱毯通電後發熱,屬於主動發熱,市售發熱衣則屬於被動發熱,主要是根據「吸濕放熱」的物理原理,衣服材質吸收了人體皮膚表面所逸散的水氣,變成液態水吸存在衣物纖維內,這個由水氣到液態水的過程,經過了動態的動能轉換,因而釋出熱量,達到升溫效果。

增溫2到5度 維持10分鐘

市售發熱衣通常會在前十分鐘達到「增溫」極限,之後便會慢慢下降,目前市面上的發熱衣普遍可以升溫攝氏二至五度,若持續至十五分鐘時,還能維持升溫攝氏一度,就算是不錯的發熱衣。

目前市售發熱衣的材質林林總總,包括棉、羊毛、天絲棉、嫘縈、聚酯纖維(PET)、亞麻、尼龍及亞克力纖維等,差別在於比例不一,邱勝福指出,發熱衣的放熱升溫效果,關鍵在其材質的吸水率好不好,吸的水多,就能放出更多的熱,其中,羊毛的吸水率是最高的、有十五%,嫘縈則有十二%到十三%,棉則有八%,聚酯纖維的吸水率很低,只有○.四%。

羊毛吸水率最好 但不易乾

此外,有一種發熱衣則是採用了遠紅外線的蓄熱保暖原理,邱勝福指出,這款發熱衣係在衣服的纖維摻入或表面塗抹一種氧化物(又以氧化鋯或是遠紅外線陶瓷最為常見),可以吸收光譜中的遠紅外線波長,先轉換成熱能,再把熱能蓄在衣物纖維內,藉以蓄熱保溫。

文化大學紡織工程系教授邢文灝指出,還是天然的材質最好,羊毛吸濕放熱效果最好,不用添加任何的東西,最高就可以一口氣升溫攝氏六度;缺點則是羊毛吸水後,不容易乾。

除了吸水率高,排汗效果亦不能少,因為一旦吸濕放熱後,水分便會留在衣物組織內,不僅會悶濕不舒服,經風一吹,也很容易受風寒,所以好的發熱衣,除了強化吸濕放熱功能,還要有好的排汗效果,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拉長溫度維持時間。

邢文灝指出,亞克力纖維及聚酯纖維等吸水率低的材質,通常排汗效果較快,但發熱能力略遜一籌;邱勝福亦認為聚丙烯纖維(PP)放熱性很不錯,但觸感不佳,穿在身上不舒服,所以國內較少用。

除了材質之外,纖維的斷面設計亦可以增加導濕效果與排汗能力,坊間最常見的有十字型、W型與C型三種,業者大多會特別標示出是那一種斷面設計,以凸顯優勢。

日本、中國制訂標準

只不過市售發熱衣琳琅滿目,台灣卻始終還沒有制訂統一認證,讓消費者難以抉擇,加上每個人發汗的程度及對溫度的感受不同,更增添選購困擾。

邱勝福表示,目前中國發熱衣的標準必須上升攝氏四度,同時還要達到一定的平均溫度;日本則是要註明會在一定的時間內升溫多少度。未來台灣的發熱衣國家標準有可能參考中國及日本,目前還在研議中。

明年訂功能性檢測標準

鑽研各類機能性布料內外銷的詮韻公司研發處長黃來發建議,紡拓會或紡織所應設計認證吊牌供消費者辨識及選擇,才不會花冤枉錢。

紡拓會秘書長黃偉基表示,目前紡拓會有「台灣機能性紡織驗證標章」(如抗菌、防電磁波、防紫外線等),預計明年初會訂出發熱衣功能性檢測標準,雖然沒有強制性,但通過檢測業者,可申請標章掛在產品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