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科學家最新發現猴子的“利他行為”大腦細胞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12-12/31/c_124170332.htm

  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最新一項研究顯示,當猴子表現無私行為時其大腦細胞將被激活,這將為研究動物利他主義神經基礎提供了重要線索。

  在這項研究中,當獼猴把果汁送出去時大腦中的特殊細胞將激活,而不是當它們接受贈予物品的時候。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12月23日出版的《自然神經學》雜志上,可能揭曉一些動物(包括人類在內) 為什麼會表現出仁慈、無私的利他行為。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牛津大學神經科學家馬修-魯什沃斯說:“這項最新研究提供了社會認知方面神經元活動的完整圖像,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研究報告合著作者杜克大學神經科學家邁克爾-普萊特稱,為什麼一些動物是無私的,這是科學家長期置疑的一個問題。例如:猴子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也不會攻擊同伴;老鼠在即將餓死的情況下,也不會傷害同伴。動物的原始利他行為衝動可能進化形成現今出現在人類群體的利他行為。

  但是理解動物大腦中如何產生利他行為是非常棘手的,雖然人們能夠感受到利已和利他行為之間的差別,從而產生的疑問是大腦如何編碼利他行為。為了發現動物利他行為的根源,普萊特和研究同事教獼猴玩一個簡單的遊戲,在遊戲中它選擇將果汁給自己,或者給附近的猴子,或者誰都不給。毫不吃驚的是,當它擁有選擇權時總是將果汁留給自己。之後研究人員教猴子遊戲規則,研究人員進行了另一項測試,它們可以選擇將果汁給其它猴子,或者誰都不給,並沒有選擇讓猴子把果汁留給自己。在測試中,猴子大腦中的電極能夠記錄對應利他行為的大腦神經細胞被激活部分。

  實驗顯示猴子優先將果汁給其它猴子,而不是誰也不給。當研究人員對第二只猴子進行實驗,並使用另一個果汁瓶,這只猴子並沒有選擇將果汁分配給其它猴子,顯示它們的動機是對其它猴子的報答。

  一種叫做“眶額葉皮層”的大腦區域對于報答過程具有重要作用,當猴子將果汁留給自己時該大腦區域被激活。普萊特稱,眶額葉皮層細胞與利已行為關聯在一起。有趣的是,當猴子將果汁給同伴時,一種叫做“帶狀前回”的大腦區域將被激活,該區域與利他行為關聯在一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