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3/31/ED1003310024.htm
【本報訊】(記者 覃卓嘉)小體積、強功能的電子產品層出不窮,但科學界預期,微電子技術不久將來會遭遇「瓶頸」而停滯。港大物理系教授沈順清為尋求突破,10多年來致力進行電子產品的半導體材料研究,其科研小組曾成功揭示半導體材料的電子磁性傳導的一些重要特質,去年又進一步在一種合成材料中發現新的電子磁性運動規律。沈順清指,若科學家未來可完全掌握相關知識,電子產品就可更袖珍,容量卻「無限倍」增長。而沈順清憑藉相關研究成果,獲得裘槎基金會2010-2011年度「優秀科研者獎」。
沈順清表示,半導體實際是一種導電性能介乎導電體與絕緣體之間的「半導電、半絕緣」材料,以半導體材料製成的電子元件被廣泛用於各種電子產品中,如電腦主板、電腦CPU、手機芯片、MP3芯片等均離不開半導體材料。但他指出現時科技對半導體材料的研究僅能達到原子單位程度,「科學界目前未能完全明白材料在原子單位以下的物理性質,這導致業界在10年、20年後,無法再突破生產出體積更小、容量更多的電子產品了」。
現時大部分電子產品均依靠材料中電子的電荷運輸,以傳達資訊和能量,但電荷流動會產生熱能,令電子產品出現散熱問題;另電荷流動只有「向左、向右」兩個方向,亦讓產品容量受限。沈順清指,自己的研究不在電荷方面,而在電子的磁性特性方面。大批電子在磁場影響下產生集體運動就出現物理上俗稱的「自旋流」,因磁力運動不產生熱能,這令電子產品不會有散熱問題,故沈順清認為「自旋」現象很具研究價值。
新發現提升半導體材料效能
2005年,沈順清的研究小組首個揭示,電子在自旋過程中受到一種新的切向力影響,可令其方向變化。他指,電子「自旋」因有「向上、向下、偏左、偏右」及其他無數種方向變化,善用「自旋方向」就可令電子產品容量無限倍增加。此外,2009年,團隊又在一種含碲化汞的新合成材料中,發現該材料的中間完全絕緣,但邊緣一圈存在「自旋」現象,團隊將這種新狀態命名為「拓撲絕緣體」,而有關新發現或有望提升半導體材料的效能。
沈順清指,科學界在「自旋」領域的研究才剛剛起步,但他深信相關理論有望將微電子技術帶入一個發展新時代。他表示,團隊將繼續在「自旋」理論方面的探索,包括全面了解「自旋」產生的原因、如何控制「自旋」及相關理論研究的應用等。
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助電子產品「縮水」 港大教授獲獎
標籤:
資訊科學,
應用科技
Related Posts:
- 美國‧研發細薄電子板改革醫療儀‧智能“皮膚”或成間諜秘器 - 2011-08-15
- 奧地利研究人員研發出真菌降解塑膠方法 - 2011-08-15
- 新技術!醫療儀器協助石油探戡? - 2011-08-15
- 科學家研製出矽基光波導 - 2011-08-11
- 日本開發出"超離子"固態鋰電池 - 2011-08-08
- 日一研究稱解開因瓦合金低溫不膨脹之謎 - 2011-08-08
- 美研究用腦電波代替腳更快剎車 - 2011-08-02
- 研發透明電池 - 2011-07-31
- 海底可燃冰取天然氣 日擬突破 - 2011-07-26
- 日本開發出在磁場中變硬的橡膠新材料 - 2011-07-25
- 英國研究人員制作3D巧克力打印機 - 2011-07-11
- 衣物經技術處理能永久抗菌 - 2011-07-10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