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akungpao.com/news/10/06/08/images_0701-1269115.htm
【大公報訊】至親猝死,除為家人帶來傷痛外,亦有不少的問號。針對死因不明的猝死個案,醫護人員從病者的基因上找尋線索,找出箇中因由,以及揪出家族中其他高危人士以作跟進,其偏差率少於零點一個百分點。
本港的猝死個案,當中可能與基因有關,尤其是遺傳性心臟病。沙田威爾斯醫院化學病理顧問醫生袁月冰說,外國研究顯示,大部分猝死個案與冠狀動脈疾病有關,但亦有涉及遺傳性心臟病,如肥厚型心肌病(HCM)、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兒茶酚胺敏感的多型室性心動過速(CPVT)等,一旦發病,病人的復原機會只有一成,嚴重甚至會死亡。
多涉冠狀動脈疾病
近年,公立醫院為疑帶有可能猝死的致病基因者進行基因測試,以便揪出家族中其他的高危人士作跟進。在○七至○ 九年期間,瑪嘉烈醫院曾為兩個患遺傳性心律不正的家族,以及兩個患遺傳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家族作基因測試。其中一名五十四歲瑪嘉烈醫院女病人入院時,發現有心肌病及末期心臟衰竭,在追查家族病史下,得知其母有猝死紀錄,其子在十二歲確診有肥厚型心肌病,醫生因此懷疑其家族帶有致病基因。經基因測試後,證實該名女病人的弟弟及兒子亦帶有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需要長期跟進。
袁月冰說,父母帶有顯性致病基因,子女被遺傳有關疾病的風險為五成,但心臟病患者通常在情緒激動或劇烈運動後發病,而傳統的臨床診斷,如心電圖,難以發現他們的潛在風險,「無情緒起伏,在檢查時,心電圖一定正常」。
她指出,潛在的患者無疑帶著「計時炸彈」過日子,心臟病病發隨時短短幾分鐘足可奪命。若能及早發現帶有致病基因者,醫護人員可以訂下「貼身」治療方案。
袁月冰表示,如提醒患者避免進行劇烈活動,提供合適的藥物等,減低他們猝死的機會。她說,基因測試準確度高,偏差率少於零點一個百分點;快則一天即有結果,若涉及較多的致病基因,可能需要三、四天時間。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基因測試準確度高可防猝死
標籤:
生技醫療,
細胞分子,
應用科技
Related Posts:
- 女性日抹200種化學品 60%進入血液 - 2011-05-20
- 智利研究人員利用果皮果核提取藥物原料 - 2011-05-19
- 新型充電技術 改善電池效能及夀命 - 2011-05-19
- 電力儲存新革命 碳海綿技術 - 2011-05-16
- 探測小行星 美科學家水下模擬 - 2011-05-15
- 遊戲開發人員打造25美元PC 只有隨身碟大小 - 2011-05-09
- 布袋變頭巾 手錶變救生圈 巴黎發明展 我獲4金9銀19銅 - 2011-05-09
- 加拿大研究人員開發可彎曲紙狀手機 - 2011-05-09
- 美加州華裔教授演示最先進智能模塊機器人 - 2011-05-09
- 3D電晶體問世 英特爾掀革命 - 2011-05-06
- 歐盟評出六大前沿技術 - 2011-05-06
- 美研究顯示燈光照射可增加蔬菜營養 - 2011-05-05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