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bmedia.cn/html/50/n-220950.html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5日報導,將納米顆粒和藥物或蛋白質結合,用作腫瘤標靶治療是否有效?這些藥物遞送載體進入人體之後會發生什麼反應?
研究人員吉姆·瑞威爾博士說:「我們希望找到一種好的生物學方法,來確定納米顆粒和細胞之間是怎麼發生反應的,當一個納米顆粒進入人體時,它會立刻和各種各樣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分子團,然後再確定要去的方向。」
另一位研究人員蒙泰羅·瑞威爾表示,這種結合的過程也影響了納米顆粒在生物體內的行為,氨基酸和蛋白質穿上了納米粒子的「外套」後,就改變了原來的形狀和表面性質,有可能會提高或降低藥性,比如毒性或者改變納米粒子遞送藥物到標靶細胞的能力。
為了開發這種工具,研究小組使用了一系列化學藥品來測試不同納米粒子的表面特性。一個納米顆粒的尺寸和表面特性,決定了它將與之結合的蛋白質種類。一旦尺寸和表面性質已知,研究人員就能為它們定製身份「指紋」,確定這種專門粒子和生物分子發生反應的方式。這些「指紋」能讓人們預見到納米粒子進入到生物體內的可能行為。
「指紋」信息使人們能預測特定的納米粒子進入人體之後將會去哪裡,是否到達了預定的目標。反過來,哪些納米粒子用作藥物遞送載體更加有效,哪些對人體或環境是有害的,指紋信息也能更明確告知。
研究結果將刊登在8月23日《自然·納米技術》網絡版上。
2010年8月17日 星期二
新方法可預測納米粒子在人體內反應
標籤:
生技醫療,
奈米科技
Related Posts:
- 南韓最新研究 沉迷智慧手機 卅多歲就老花 - 2011-06-05
- 「香」釋致癌物 長吸危險 - 2011-06-04
- 歐洲奪命大腸桿菌 恐史上最毒 很多患者呈現罕見病狀 - 2011-06-04
- 驅蚊新思路 讓蚊子“迷路” - 2011-06-03
- 研究:歐洲大腸桿菌 超毒新菌株 - 2011-06-03
- 世衛:使用手機可能致癌 - 2011-06-01
- 瑞典專家識別出一線粒體蛋白 生物壽命延長或可實現 - 2011-06-01
- 研究:味素吃太多 易導致肥胖 - 2011-05-30
- 新劑型 引爆黃金10年商機 - 2011-05-30
- 成大專家:台灣乳癌率飆升 與塑化飲料有關 - 2011-05-29
- 德國腸道疾病死亡人數上升 新療法或為患者帶來福音 - 2011-05-29
- 美研究者將人類皮膚細胞直接轉化為神經細胞 - 2011-05-28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