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2日 星期六

網戀真情或假意? 曾志朗妙談:腦波洩天機

http://www.nownews.com/2011/02/12/91-2688413.htm

情人節將至,隨著社群網站的活絡,談網戀也成了現代人的戀愛的普遍方式,很多情侶靠網路相識相愛,但有人遇上網路愛情騙子,科學家也對如何借助科學排除網戀障礙,產生了興趣。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在《科學人》雜誌2月號(第108期)寫了一篇「真情或假意?天不知,地不知,腦知!」提到實驗證明,「男歡女愛的極致,是要和對方身心合一;兩情相悅的定義,就是能把對方的喜怒哀樂納入自己的腦海,產生感同身受的共鳴。」

行政院政務委員、認知心理學專家曾志朗在文中提到,「愛情的遊戲,骨子裡都是性的追逐,但遊戲的載具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男女間的交往也湧現了許多新型的追求方式。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網路上的交往現象了。」他舉例,梅格萊恩主演的「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令觀眾如癡如醉之時,也昭示著網路交友時代的來臨。

曾志朗說,最近幾年部落格(Blog)、推特(Twitter)、噗浪(Plurk)和臉書(Facebook)成為非常個人化的交際平台,現在流行的是「交往上網路,看人上臉書」的風尚,而臉書傳情,到底是好是壞?很難說得清楚,最近有許多研究社會新趨勢的科學家,開始對網路上的愛情展開一系列的研究,想知道網路上結交異性朋友採取的哪一種策略,是「你愛我有多深,我就回饋同等的愛意」,還是「你愛我多少無所謂,反正是虛擬世界的愛情,不論真情或假意,都照單全收了」?

曾志朗舉例,美國維吉尼亞大學一群社會科學家設計一個實驗研究,看看網路的愛情觀和一般實體社會的愛情觀有沒有不一樣的結果。研究者選了47位在臉書上設有個人檔案的女生,等她們到了實驗室時,告訴她們有其他大學的男生瀏覽過她們的臉書檔案,並且依照喜愛程度給予評分,要她們也依感覺對這些男生做喜愛度的評量。

曾志朗解釋,這項實驗分成三個不同情境。第一種情境是受試者看到一位男生的相片,然後被告知這名男生對她的喜愛評分很高;第二種情境是評分只有平均喜愛的程度而已;第三種情境比較特殊,受試者被告知的訊息是這位男生的評分不很確定,因為記錄不見了,好像很高,也可能只是平均而已。47名女生都經過兩次的情緒評量作業,在不同的時間點去反思自己的情緒變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另外,在實驗結束時,她們又被要求去回憶前15分鐘內,有多少次想到那些被評的男生。

曾志朗說「實驗的結果很好玩」──對前面兩種情境而言,虛擬世界的兩性互動型態和一般實境完全一致,即「你喜歡我多一點,我也就回給你一樣多的情意」,以及「你認為我“soso”,我也把你看成不過如此」,確實支持了社會互動學裡的「反饋平衡原則」。

不過,第三種情況的結果「就更有趣了」,因為喜愛程度的評分數據顯示,所有女生對不確定是否很喜歡她的男生都給了很高分的評價,並且也表示會常常想起他們。也就是說,不確定對方是否喜歡你,反而強化了對方的吸引力。這又符合博弈理論中「不確定狀態會變得更令人傾心專注」的說法。

另一方面,曾志朗實驗室的研究者利用鏡像神經元的機制,設計了同理心的實驗,顯示面對陌生人和親密的人時,腦裡的活動確實是大不相同,「有沒有真愛,盡在腦中」。

曾志朗更作出有趣的結語,他想像未來宅男宅女在室內對著兩、三個電腦螢幕瀏覽臉書,頭上戴著腦波感應器,忽然腦波波動加大,眼前的電腦螢幕也跳出一串文字,寫著「就是她(他)!就是她(他)!她(他)才是我的真命天女(子)!」那就趕緊送個訊息:「腦波代表我的心!知道我愛你有多深!我們見個面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