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實驗是考明液體在微小重力環境下,被加熱之後的態樣。當裝滿被試液體的容器一端開始進行加熱之後,將會在加熱端容器表面生成核氣泡。
當此行為在地表上時,氣泡會往上移動,並離開加熱面;而在微小重力的環境下,氣泡的移動不但不會有方向性(原地不動),還會不斷地在液體裡結合成更大的氣泡。
離開加熱面的氣泡,因液體內的溫度尚未到達沸點,因此氣泡能將從加熱面帶來的能量迅速地分散到相對溫度較低的液體內,並有效地冷卻加熱面的容器表面。
這將有助於科學家瞭解液體在微小重力下的各種態貌,並進行接下來宇宙飛行載具的設計 (例如: 冷卻艙內的生命維持系統所使用的各種機械所產生的熱),並大幅減少冷卻器的搭載與使用。
這在將來為了消解因無法往真空的宇宙裡散熱的長途宇宙飛行載具上機械所發生的熱處理、冷凍燃料、極低溫液體或是發電裝置排熱的儲存與使用等等的議題息息相關。
原文請見: http://www.nasa.gov/mission_pages/station/research/news/npbx.html
文責: Bill Chang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STS-133 太空站與太空梭任務,正在進行的一項實驗: 成核沸騰。
標籤:
物理,
應用科技
Related Posts:
- 日本開發出能長期封存放射性銫的固體材料 - 2011-05-20
- 女性日抹200種化學品 60%進入血液 - 2011-05-20
- 智利研究人員利用果皮果核提取藥物原料 - 2011-05-19
- 新型充電技術 改善電池效能及夀命 - 2011-05-19
- 電力儲存新革命 碳海綿技術 - 2011-05-16
- 探測小行星 美科學家水下模擬 - 2011-05-15
- 遊戲開發人員打造25美元PC 只有隨身碟大小 - 2011-05-09
- 布袋變頭巾 手錶變救生圈 巴黎發明展 我獲4金9銀19銅 - 2011-05-09
- 加拿大研究人員開發可彎曲紙狀手機 - 2011-05-09
- 美加州華裔教授演示最先進智能模塊機器人 - 2011-05-09
- 3D電晶體問世 英特爾掀革命 - 2011-05-06
- 歐盟評出六大前沿技術 - 2011-05-06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