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3/18/c_121201732.htm
荷蘭研究人員測試一臺制造于19世紀末的X光機,發現這臺“老古董”時隔100多年仍能使用,成像質量好得“令人驚訝”。荷蘭馬斯特裏赫特大學醫學中心研究員赫裏特‧凱邁林克介紹,這臺X光機由馬斯特裏赫特一所中學的校長H‧J‧霍夫曼斯和一家醫院的院長蘭伯特斯‧特奧多魯斯‧范克萊夫合作制造。
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就X射線發表論文後不久,霍夫曼斯和范克萊夫萌生制造一臺X光機的念頭。兩人使用一些在學校裏找到的零部件,1896年組裝這臺X光機,用于解剖成像實驗。
時間流逝,這臺機器逐漸遭人遺忘,塵封在馬斯特裏赫特一間倉庫。不過,這臺“古董”在去年播出的一部紀錄片中“重見天日”。“據我所知,沒有人係統測試過這臺設備,”凱邁林克說,“原因在于,當人們有能力測試時,這些早期機器已經由更復雜的設備取代。”
輻射大
隨後一年間,凱邁林克及其同事們用汽車蓄電池為機器供電,成功“還原”霍夫曼斯和范克萊夫100多年前使用這臺X光機的狀況。考慮輻射量可能偏大,研究人員把一具解剖用屍體的手部作為拍攝對象。
測試結果顯示,與新式機器相比,“古董”X光機的輻射量大約是前者的1500倍。
倫琴1895年年底發表X射線論文。不足一年,人們把這種射線應用于醫學等領域。然而,過度輻射危害隨之顯現,促使研究人員研制輻射更小、成像更清晰的X光機。凱邁林克說:“許多早期X光設備操作者的手部受到嚴重傷害,不得不接受截肢或其他手術。”
速度慢
除輻射量大,霍夫曼斯和范克萊夫的機器拍攝一張X光片所需曝光時間為90分鐘,而新式X光機需21毫秒。研究報告寫道,機器運行時“嗡嗡作響”,散發臭氧氣味。
另外,“古董”機器X射線范圍過大,成像效果比新式機器稍遜一籌。盡管這樣,“古董”的成像質量可以說是好得“令人驚訝”。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放射學》雜志網站。談及測試過程中的感受,凱邁林克及其同事說,雖然看到X光片上的人體內部結構不會感到驚奇,但“我們測試這臺機器的經歷仍像感受魔術”。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荷蘭測試“古董”X光機
標籤:
物理,
應用科技
Related Posts:
- 借點陽光為手機充電 美開發利用液晶屏收集光能 - 2011-08-15
- 日本開發出"超離子"固態鋰電池 - 2011-08-08
- 美研究用腦電波代替腳更快剎車 - 2011-08-02
- 研發透明電池 - 2011-07-31
- 海底可燃冰取天然氣 日擬突破 - 2011-07-26
- 日本開發出在磁場中變硬的橡膠新材料 - 2011-07-25
- 英國研究人員制作3D巧克力打印機 - 2011-07-11
- 衣物經技術處理能永久抗菌 - 2011-07-10
- 失落170年 螢光蘑菇重現巴西雨林 - 2011-07-10
- 吃大蒜有口臭卻帶來快樂! 8種食物趕走憂鬱 - 2011-07-05
- 入選加拿大全球醫療研究明日之星.張瑾利用眼淚檢測血糖 - 2011-07-02
- 新研發柔軟「感測皮」可監測建築結構裂縫 - 2011-07-01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