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l/10/today-int6.htm
〔編譯張沛元/綜合報導〕美國學者在巴西一座雨林找到了在一八四○年被發現以來就再也沒人看過的螢光蘑菇,並已採集樣本以及將其發現發表於真菌期刊Mycologia。
消失一百七十年的螢光蘑菇,是由科學家達斯賈汀與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團隊在二○○九年時於巴西一座雨林再度發現。研究人員將之重新命名為Neonothopanus gardner。
全世界約有七十一種螢光蘑菇,但Neonothopanus gardner的稀奇之處在於其特別亮,亮度強到足以閱讀,而且直徑可超過七公分,比其他螢光蘑菇都大,研究人員希望能解開這些菌類如何以及為何發光之謎。
英國知名植物學家賈德納在一八四○年時舉報,在巴西看到一群男童在玩名為flor-de-coco的螢光蘑菇,男童們還向賈德納展示螢光蘑菇就長在一棵矮棕櫚樹基底處的腐葉上。賈德納將螢光蘑菇送往倫敦的英國皇家植物標本館,於是螢光蘑菇便被以賈德納之名命名為Agaricus gardneri。但外界此後再也沒有看過螢光蘑菇。
研究人員深信,螢光蘑菇就跟螢火蟲一樣,是透過混合發光素化合物與冷光酵素來發光,但目前還沒有在螢光蘑菇內找到發光素與冷光酵素。相較於動物發光只是突然亮一陣,螢光蘑菇持續發光意味其發光酵素隨時源源不絕,至於原因,科學家仍未找出答案。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失落170年 螢光蘑菇重現巴西雨林
標籤:
生態環境,
細胞分子,
應用科技
Related Posts:
- 新光學顯微鏡 突破繞射極限 - 2011-03-04
- 蠶絲可製電子書 清大重大發現 - 2011-03-04
- 美國發明機器魚 偽裝“頭魚”助魚群脫險 - 2011-03-03
- 日本計劃從國際空間站釋放小型衛星 - 2011-03-03
- STS-133 太空站與太空梭任務,正在進行的一項實驗: 成核沸騰。 - 2011-03-02
- 最小電腦美國問世 可能開啟"普適計算"時代 - 2011-02-27
- 研究發現鋁粒子可提高薄膜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 - 2011-02-12
- 日本研究所開發出紅外線夜視彩色成像新技 - 2011-02-09
- 以色列訓練老鼠緝毒查炸彈 - 2011-02-05
- 太空垃圾 一「網」打盡 - 2011-02-02
- 奈米技術推升壓電、熱電材料性能 - 2011-02-01
- 新型亞奈米膜可實現同步自組裝 有利大規模製造 - 2011-01-30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