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8697
文/范眠 網際網路已成為心理學家稱之為「交換記憶」(transactive memory)的一種主要形式,這是指當我們知道何時以及如何存取訊息時,記憶可透過外部協助完成。
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Betsy Sparrow發表在最近一期(7/14)「科學」雜誌中的研究指出,Google這類網際網路搜尋引擎的興起,已經改變人腦記憶資訊的方式。
Sparrow表示,因為搜尋引擎的出現,現在人類大腦對於依賴網際網路來記憶的程度,就與我們依賴朋友、家人、和同事一樣。我們比較不會透過知道訊息本身來記憶,而是透過知道此訊息是從哪裡找到的來記住事情。
此研究顯示,我們容易忘記那些我們相信能夠輕易在網路上找到的訊息,而對於不易在網路上取得的資訊記憶較深。同時,我們也更能夠記得在哪裡找得到訊息,而不是記住資訊本身的內容。
Sparrow解釋說,網際網路已成為心理學家稱之為「交換記憶」(transactive memory)的一種主要形式,這是指當我們知道何時以及如何存取訊息時,記憶可透過外部協助完成。
瞭解搜尋引擎對於人類記憶的影響,有可能改變目前教學和各種領域的學習方式。她說,不管是學校教授或企業主管,都會因此更專注於傳授想法與思考模式,而不是要求記誦。而對學生來說,大腦就不會被一堆資訊佔據,而是更投入瞭解更廣泛的概念與問題。」
Google是否會讓人變笨的這個議題,之前亦曾引發過討論。早在2008年時,知名科技學者Nicholas Carr就曾認為,大量依賴Google查詢資料,讓人們失去深思與專心的能力,廣泛的收集各種訊息,讓現代人的智慧變得膚淺與功利主義。不過,後來的一項網路使用者調查研究指出,大部分的使用者都認為網際網路會讓人變得更聰明,不會變笨。
Sparrow的這項研究並未暗示Google是否影響人類智慧,但確實指出,Google已使人們在尋找資訊的行為上變得更為複雜。這未嘗不是好事,因為我們可以不用再費力背誦一些隨手可得的訊息,而將大腦用在更有創造力的事務上。(編譯/范眠)
2011年7月15日 星期五
研究:Google改變人腦的記憶方式
標籤:
神經認知,
資訊科學
Related Posts:
- 美開發出會自動成型的"智能沙" - 2012-04-05
- 人造分子磁鐵可延長量子比特壽命 - 2012-03-31
- 研究發現:食鹽可將硬盤存儲空間增大6倍 - 2011-10-20
- 3分鐘就座!加快登機一年可省1億美元 - 2011-09-05
- 借點陽光為手機充電 美開發利用液晶屏收集光能 - 2011-08-15
- 日超級電腦京 明年11月啟用 - 2011-07-22
- 「反轉再反轉」原理 助圓量子電腦夢 - 2011-07-10
- 類大腦運算元件 處理器效能更上層 - 2011-07-01
- 鑽石內亞原子擁有量子記憶 - 2011-07-01
- 中研院士研發 三維傳輸設計 - 2011-06-22
- 大英圖書館與Google合作 推出電子書 - 2011-06-21
- 超級電腦 日奪回第一 - 2011-06-21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