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太空磁譜儀

http://n.yam.com/cnabc/fn/201104/20110428252299.html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台北2011年4月28日電)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中央研究院院士丁肇中主持的跨國「太空磁譜儀」計畫,有16國600名科學家參與,將於美國時間4月29日由太空梭奮進號(Endeavour)放上國際太空站。

在太空磁譜儀(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 AMS)計畫中負責電子系統的國防部軍備局中山科學研究院主持人荊溪暠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AMS的主要科學目標是從宇宙射線中尋找「反物質」及「暗物質」,若能成功,可望證明「大爆炸」(Big Bang)理論,解開宇宙形成之謎。

荊溪暠說,AMS第1期計畫曾於1998年由太空梭帶上太空繞行地球10天,做可行性驗證、收集資料,之後計畫因美國遭受911恐怖攻擊、「哥倫比亞號」(Columbia)太空梭失事而延宕,今年終於將安置在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根據「台灣大百科全書」說明太空磁譜儀運作原理,當高能帶電粒子進入儀器內部,由於帶電而受磁場影響,產生軌跡偏轉;若帶正電,粒子軌跡會向右偏轉,若帶負電,則向左偏轉,可由粒子軌跡判斷捕捉到的粒子是正物質或反物質。

AMS計畫對太空發展有重大影響,包括美國、德國、中國大陸、義大利和俄國都投入研究計畫,台灣參與單位則包括中研院、中科院、中央大學、成功大學等,其中,中科院負責的電子系統獲得高度肯定。

另外,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NSPO)負責儀器電子元件熱分析測試,並支援儀器熱控系統設計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