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5日 星期三

美研究揭示癌症抗藥性新機理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8/08/c_123550256.htm
  癌症患者接受化學療法時產生抗藥性,影響療效。美國研究人員發現,這源于化療藥物損壞惡性腫瘤周圍正常細胞,大量生成一種蛋白質,促進癌細胞生長並產生抗藥性。這項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提高化療效果,延長癌症患者生命。

  美國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成員彼得‧S‧納爾遜率領研究小組,檢查正在接受化療的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卵巢癌患者的癌細胞,以探究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的機理。

  研究人員在由英國最新一期《自然—醫學》雜志發表的論文中寫道,人體內的癌細胞生活在一個非常復雜的微環境中,這種環境與周圍鄰居影響著癌細胞對化療的反應和抵抗。研究人員發現,癌細胞周圍有一種正常細胞,名為“成纖維細胞”。這種細胞普遍存在于結締組織,分泌前膠原蛋白、纖連蛋白和膠原酶等細胞外基質成分,對不同程度的細胞變性、壞死和組織缺損以及骨創傷修復有重要作用。

  化療時,成纖維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DNA)遭損壞,在癌細胞微環境內分泌大量蛋白質WNT16B,從而刺激癌細胞生長,侵蝕周圍組織,抵抗化療藥物。研究人員觀察到,化療時,WNT16B的生成量最多是不化療時的30倍。英國廣播公司(BBC)6日援引納爾遜的話報道,這一發現“完全出乎意料”。

  WNT類蛋白質在正常細胞生長和某些癌症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這是研究人員首次發現這類蛋白在抗藥性方面也有顯著作用。納爾遜說,癌症晚期患者化療失敗的主要臨床原因在于,消滅腫瘤所需劑量可能對患者造成致命傷害。

  他說:“實驗室內,我們在癌細胞培養皿內加入大劑量有毒性作用的藥物,‘治愈’大部分癌症,不過,對患者而言,如此高的劑量不僅會殺死癌細胞,也會殺死正常細胞。”因此,對常見實質固態瘤患者的治療都是周期性給予小劑量藥物,以便正常細胞休養生息。這種方法可能無法根除癌細胞,並導致幸存細胞產生抗藥性。

  研究人員認為,尋找方法阻斷惡性腫瘤微環境中這種化療反應可能有助提高化療療效。研究人員說,癌症療法不斷進步,逐漸可以精確瞄準驅動癌症的關鍵分子引擎,而非對準所有細胞的弱點,譬如損壞DNA,“我們的發現顯示,腫瘤微環境也能影響這類精準治療的成敗”。換而言之,相同的癌細胞處于不同微環境中,可能對治療作出迥然不同的反應。

  英國癌症研究會成員弗蘭‧鮑克威爾說,這項研究確認,腫瘤周圍健康細胞能幫助腫瘤產生抗藥性,下一步是要尋找辦法打破這種抗藥機制,使化療更有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