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621693_628626_NT_38e782e4.HTM
未來的終極記憶體晶片可能是在個別原子內進行位元編碼;位於美國加州聖荷西的IBM阿爾瑪登研究中心(Almaden Research Center),最近發表一種掃描式穿隧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STM)應用的脈衝技術,能產生設計未來原子級記憶體晶片、太陽能光電板以及量子電腦所需的、奈秒等級的時間解析度(time-resolution)。
STM是IBM在1980年代所發明,已經成為半導體材料領域的重要設備;一旦將其解析度擴展至原子等級,就能將個別原子影像化。但遺憾的是,STM迄今尚未能達成如此精細的量測,而IBM新開發的脈衝式STM技術,則能以奈米等級的精確度進行元件時間與距離的量測。
IBM 所開發的幫浦探針(pump-probe)技術運作原理,與脈衝式雷射類似。首先,將一個幫浦訊號傳遞至STM尖端的材料中,使原子的電子自旋處於已知狀態下;在一個等待期間之後,用一個較小的探針訊號來進行量測。透過將以上程序重複,將每次脈衝的間隔時間延長數奈秒,就能精確量出電子自旋的弛豫時間 (relaxation time),或者是一個資訊位元被單一鐵原子保留多長時間。
目前的DRAM單元必須在每50微秒(millisecond)左右的時間刷新(refreshed)位元,利用新的脈衝式STM技術,IBM已經觀察到單鐵原子需要每250奈秒的刷新時間──也就是比現有時間快20萬倍。
IBM研究中心的物理學家Andreas Heinrich表示,現在已經可以知道在單個鐵原子中儲存資訊,會發生怎樣的情況;在更遠的未來,他們期望能以類似的程序,來揭開太陽能電池效率以及量子電腦的秘密。
(參考原文: IBM characterizes single-atom DRAM,by R. Colin Johnson)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IBM以脈衝式STM技術催生單原子記憶體
標籤:
奈米科技,
資訊科學,
應用科技
Related Posts:
- 英國研究人員制作3D巧克力打印機 - 2011-07-11
- 衣物經技術處理能永久抗菌 - 2011-07-10
- 失落170年 螢光蘑菇重現巴西雨林 - 2011-07-10
- 吃大蒜有口臭卻帶來快樂! 8種食物趕走憂鬱 - 2011-07-05
- 入選加拿大全球醫療研究明日之星.張瑾利用眼淚檢測血糖 - 2011-07-02
- 新研發柔軟「感測皮」可監測建築結構裂縫 - 2011-07-01
- 螳螂蝦視覺系統為光學設備發展帶來靈感 - 2011-06-26
- 新「肌」器人 看得見懂學習 有肌肉肌腱 外貌超像《魔鬼終結者》 - 2011-06-26
- 內視鏡用「吞」的 膠囊在體內可操控 - 2011-06-24
- 可疊織物超級電容 獲美國百大科技研發獎 - 2011-06-24
- 工研院節能顯示技術 第4度奪百大科技獎 - 2011-06-24
- 革命性相機 先拍照後對焦 - 2011-06-23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