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sina.com.hk/news/3/1/1/2367493/1.html
【明報專訊】香港科技大學研究發現,光可以直接令細胞內的蛋白質氧化,若不能還原將造成病變,這打破生物界一直以為蛋白質氧化須通過氧化劑的觀念。
登生命科學雜誌《細胞》封面
有關發現不但對研究視覺障礙有重大幫助,更有助了解癌症、愛滋病、柏金遜症等疾病成因,有關研究成為生命科學雜誌《細胞》最新一期的封面文章。
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張明傑與其研究團隊,利用果蠅的感光細胞作研究,發現動物的視覺系統有迅速而寬闊的光敏度,是因一種稱為INAD的支架蛋白可於強光時氧化,暗光時還原,從而自行作感光調節。
有關發現能解釋動物的感光細胞如何於數十毫秒至數百毫秒內偵測到光的存在。
研究視障有重大幫助
張明傑解釋,研究結果指出接收光後氧化的正常蛋白質可自行還原,當蛋白質失去自行還原的能力,便可能引起病變,他相信有關結果可幫助研究蛋白質氧化衍生疾病如色素性視網膜炎、癌症等,並研發新藥。張明傑形容這項研究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
有份參與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劉偉笑言,研究進行了6年, 其間不少人問他何時畢業,今年終於可大聲告訴別人「我畢業了!」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光可氧化蛋白質 科大發現助治癌
標籤:
生技醫療,
物理,
細胞分子
Related Posts:
- 地球周圍發現時空漩渦:愛因斯坦預言得到證實 - 2011-05-10
- 科學家公布迄今最詳細宇宙3D地圖 - 2011-05-06
- 中國科學家在光波波段發現逆多普勒效應 - 2011-05-01
- 計算機徹底改變科研 - 2011-04-30
- 太空磁譜儀 - 2011-04-28
- 緊縮時代 美科學教育新課題 - 2011-04-27
- 諾獎得主再接再厲發現石墨烯能有效傳導電子自旋 - 2011-04-25
- 超級石墨物料面世 薄如紙硬勝鋼 - 2011-04-24
- 超級X光 液態炸彈現形 - 2011-04-24
- 透過賦予石墨烯磁性 科學家嘗試催生純碳MRAM - 2011-04-20
- 中研院添利器 可觀測黑洞 - 2011-04-15
- 核磁共振的靈敏度或可達原子尺度 - 2011-04-13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