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yam.com/cnabc/fn/201104/20110428252299.html
(中央社記者曾依璇台北2011年4月28日電)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中央研究院院士丁肇中主持的跨國「太空磁譜儀」計畫,有16國600名科學家參與,將於美國時間4月29日由太空梭奮進號(Endeavour)放上國際太空站。
在太空磁譜儀(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 AMS)計畫中負責電子系統的國防部軍備局中山科學研究院主持人荊溪暠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AMS的主要科學目標是從宇宙射線中尋找「反物質」及「暗物質」,若能成功,可望證明「大爆炸」(Big Bang)理論,解開宇宙形成之謎。
荊溪暠說,AMS第1期計畫曾於1998年由太空梭帶上太空繞行地球10天,做可行性驗證、收集資料,之後計畫因美國遭受911恐怖攻擊、「哥倫比亞號」(Columbia)太空梭失事而延宕,今年終於將安置在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根據「台灣大百科全書」說明太空磁譜儀運作原理,當高能帶電粒子進入儀器內部,由於帶電而受磁場影響,產生軌跡偏轉;若帶正電,粒子軌跡會向右偏轉,若帶負電,則向左偏轉,可由粒子軌跡判斷捕捉到的粒子是正物質或反物質。
AMS計畫對太空發展有重大影響,包括美國、德國、中國大陸、義大利和俄國都投入研究計畫,台灣參與單位則包括中研院、中科院、中央大學、成功大學等,其中,中科院負責的電子系統獲得高度肯定。
另外,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NSPO)負責儀器電子元件熱分析測試,並支援儀器熱控系統設計工作。
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太空磁譜儀
標籤:
物理
Related Posts:
- 鐳射驅動電子運動 歐洲科學家繪製出原子全息圖 - 2011-01-10
- 劍橋科學家找到史上第一顆星遺骸 揭黑暗時期之密 - 2011-01-06
- 美研制能自我修復的太陽能電池 - 2011-01-06
- 2010年世界科技發展回顧- 美國以外 - 2011-01-05
- 2010年世界科技發展回顧-美國 物理 - 2011-01-05
- NASA評《2012》最爛科幻片 地球毀滅理論荒謬《接觸未來》則合理受肯定 - 2011-01-04
- 預期2011科技突破 人類找到「上帝粒子」? - 2011-01-03
- 歐洲研發"知識加速器" 靈感來自於強子對撞機 - 2010-12-31
- IBM「Racetrack記憶體」技術研究獲新進展 - 2010-12-29
- 《科學》雜志評過去10年十大科學突破 - 2010-12-27
- 讓風電走向“全天候” 新科技助推風能利用效率 - 2010-12-26
- 4.5億年前地球核心影像3D重現 - 2010-12-25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