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sep/10/today-life14.htm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國家太空中心首席科學家、中央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教授劉正彥團隊,首度從太空中用「看」的,看見今年三月日本大海嘯的源頭和波動樣貌,發現地表海嘯引發的太空震動比海嘯提早約一個小時抵達台灣,為海嘯預警開啟另一扇門,研究成果刊登在頂尖期刊《地球物理研究》上。
太空震動可當預警新指標
電離層位在離地表約一百公里到兩萬公里之處,地表的巨大震動引發的波動能量會拍動大氣。由於大氣層空氣密度隨高度遞減,因此,地表和低層大氣的波動到了太空之後,會放大一萬倍左右。
劉正彥根據日本、台灣共一千零九十八個地面GPS測站,以及太空中的十一個GPS衛星資料,分析太空中跳動時的發生時間、空間位置,從太空中反推地表震動最劇烈之處,尋找引起太空震動的源頭。
除地震波之外,劉正彥也觀測到海嘯波對於電離層的擾動。日本下午一點四十六分發生的地震,在一點五十三分至一點五十五分,於日本海溝西側的震央東方兩百公里處,開始產生海嘯且呈現碟狀的波紋。不僅如此,從日本海嘯侵襲台灣所引發的電離層抬升來看,地表海嘯所引發的太空震動,比海嘯提早約一個小時抵達台灣。
劉正彥將電離層訊號與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吳祚任,以COMCOT數值模擬所計算出的「三一一強震海嘯數值模擬」相比對後吻合,可見太空電離層的波動與地表海嘯波的傳遞具有相對應關係,代表海嘯波確實可對電離層產生擾動。
吳祚任表示,過去的海嘯預警只能依靠海中浮標,除了所費不貲外,還有政治上的國際主權考量;但如今浮標等於是設在天空中,甚至在家就可以做海嘯預警,而不受人為政治干擾。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巨震拍動大氣 太空中可直擊海嘯源頭
標籤:
地球科學
Related Posts:
- [影片]日本新燃岳火山爆發 火煙直衝2500公尺 - 2011-01-28
- 反聖嬰強度大 還要鬧四個月 - 2011-01-28
- 日擬2025年前耗資2兆 設世界首座太空發電站 - 2011-01-26
- 格陵蘭冰原融化量 去年最快 - 2011-01-23
- 全球暖化 研究指有礙鱈魚生長 - 2011-01-19
- 反聖嬰肆虐 南半球苦到第二季 - 2011-01-17
- 科學家首次找到直接證據:雷暴會向太空拋灑反物質 - 2011-01-16
- 模型研究顯示地球大氣中沙塵含量增加一倍 - 2011-01-10
- 厲害細菌 4個月吃光墨灣甲烷 - 2011-01-07
- 義大利超級火山蠢蠢欲動 歐洲恐遭吞噬? - 2011-01-04
- NASA評《2012》最爛科幻片 地球毀滅理論荒謬《接觸未來》則合理受肯定 - 2011-01-04
- 太陽極大期逼近 太空專家關注 - 2010-12-30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