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肢體在中風數年後恢復活動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00428/3043881.html

藉由密集的中風復健治療和新的機器輔助器,是可能在中風後多年重拾失去的活動力。
  
  最新研究顯示,因為中風而使手臂沒有力量的人在經過平均5年的密集治療後,能夠適度恢復肢體活動力與功能,並且可以改進人生觀。
  
  研究人員表示,這個結果提供了最好的證據,證明中風倖存者可以恢復一些中風後失去很久的活動力。在美國,中風倖存者通常只會在中風後6個月內接受復健治療,因為傳統的看法是,過了這段時間就不可能恢復失去的活動力。
  
  布朗大學神經學助理教授 Albert Lo在新聞稿中表示,在美國約有640萬名中風患者變成慢性殘疾。他們已經證明,用正確療法是可以讓活動力、日常生活功能、以及生活品質獲得改善的。這篇研究的目的,是要顛覆中風患者不能恢復生理功能的傳統教義。
  
  【用機器人來恢復手臂活動】
  這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對象是127位曾在6個月前中風造成手臂中度至嚴重受損的退伍軍人,參與者平均中風將近5年。
  
  參與者被分成三組,第一組使用機器輔助器做密集的復健治療;第二組由復健師做類似的運動;第三組只接受一般護理,沒有接受中風復健治療。
  
  前兩組在12週的研究期間持續做36次,每次1小時的中風復健治療,在此期間藉助機器人輔助或是復健師,完成了1,024次上肢運動。
  
  在有機器輔助器的小組中,參與者坐在桌旁,將受到影響的手臂連接到該機器上,並且遵循復健師的指示或電腦提示,移動螢幕上的游標,就像玩電動遊戲一樣。機器輔助器能感受到他們的移動,並提供需要的協助。
  
  當治療一結束,研究人員就發現,相較於那些沒有接受治療的人來說,接受機器輔助器治療的人在生活品質上有顯著地改善(中風恢復評量表改善了8點),第三組在12週之後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但是研究開始6個月後的結果顯示,那些接受兩種密集中風復健治療者的上肢功能有改善(中風恢復評量表平均改善了3點)。
  
  兩個密集中風復健治療組也表示,日常生活的活動方面有進步,例如用叉子和刀切食物、開罐頭、以及綁鞋帶等。
  
  Lo助理教授表示,他們相信,藉由讓他們受到影響的手臂恢復更多功能、控制得更好,而讓患者能夠走出去做更多事情,將他們能夠活動的效益轉變成有意義的社會活動。
  
  研究人員表示,用或不用機器人的長期密集中風復健治療,都能利用大腦的神經可塑性,讓大腦重新連接並補救受損後喪失的功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