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4/17/c_1238919.htm
你願意耐心等待以便得到較高回報還是更看重眼前利益?德國科學家發現,大腦中特定部位似乎與人作出取舍決定有關。
研究報告刊登于15日出版的美國學術期刊《神經元》。
作選擇
研究報告說,人腦前扣帶皮層發出一些神經估值信號,這一區域與海馬狀突起和大腦杏仁核耦合,人就會展望將來情景,作出選擇。
前扣帶皮層與考慮回報的大腦活動相關,海馬狀突起與想像將來情景有關,杏仁核與人的情緒,尤其是恐懼等情緒的處理和記憶有關,其功能之一是阻止人做出可能招致損失的行為。
研究項目帶頭人、德國漢堡—埃彭多夫大學神經係統科學專家揚‧彼得斯說:“人們通常願意選擇較高回報,但如果較高回報需要較長時間的等待,人們的選擇可能發生變化。”
他說:“雖然總體而言人會隨著時間推移給回報價值打折扣,但個別人具有格外突出能力能拒絕眼前獲得的滿足。”
想今後
研究人員招募一些志願者,讓他們在一係列短期低回報和長期高回報中作出選擇,同時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了解他們的大腦活動。實驗時,研究人員會針對每名志願者的具體情況給出什麼時候能得到什麼回報的“提示”。
研究人員發現,“提示”誘發志願者想出越多今後情景,他們就越會選擇耐心等待。
人類具有對未來進行計劃和規劃的能力,但在對未來與現在價值進行權衡,即跨期選擇時,偏好即刻價值勝于未來更大價值。
先前其他學者提出幾種設想,試圖解釋跨期選擇的神經基礎。中國學者曾通過研究證明,大腦對未來損失比對未來獲得更加敏感。
彼得斯與同事克裏斯蒂安‧比歇勒運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術、神經耦合分析和廣泛行為模式來研究短暫的對未來設想與跨期選擇間的相互作用。
彼得斯說:“我們的研究顯示,生動地設想出今後情景使作出衝動選擇的情況減少。”
抗誘惑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舍爾通過“果汁軟糖實驗”提出“延遲滿足”概念,即能夠堅持等待就是能夠延遲滿足。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大腦左側前額葉皮質受損傷或發育不成熟者往往選擇眼前有限利益,而非日後收獲更多利益。研究解釋了為何兒童、少年及部分青年人往往行事衝動,易受誘惑。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援引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貝恩德‧菲格納的話報道:“大腦側面的前額葉皮質是大腦中最晚發育成熟的部分,一般在青春期後期成熟,有的甚至在成年初期才發育完全。”
研究人員認為,了解大腦在自我控制方面的工作原理,或可開發新方法,對大腦實施幹預,幫助人們考慮長遠利益,作出理性選擇。歐颯
2010年4月17日 星期六
為何人會“放長線釣大魚”?
標籤:
神經認知
Related Posts:
- 兒時受虐 罹患憂鬱症可能性倍增 - 2011-08-17
- 本研究:運動 讓大腦重返年輕 - 2011-08-15
- 基因治療成果,登國際期刊 - 2011-08-11
- 基因對人類智力的貢獻度 - 2011-08-11
- 研究發現:開放式辦公室致效率降低 對大腦有害 - 2011-08-09
- 老年性記憶喪失有望反轉 - 2011-08-09
- 美研究精神分裂症病因獲新進展 - 2011-08-08
- 美研究:女兒貼心 父母延年益壽 女中樞神經發達 較會照顧家庭 - 2011-08-08
- 自然子刊綜覽 月球新發現"還將繼續讓我們震驚" - 2011-08-05
- 多吃甜點好理由:抗憂鬱 - 2011-08-05
- 美研究用腦電波代替腳更快剎車 - 2011-08-02
- 研究探索:科學家稱發現能控制睡眠的基因 - 2011-08-02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