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528389.shtml
【中央社】科學家表示,醫師在治療憂鬱症病患時別先開藥,應深入了解他們童年情況,因兒時受虐經驗,對病情本身及復原能力有重大影響。研究人員綜合分析26項研究的逾2萬3000名病患情況後發現,那些兒時受虐病患,和擁有正常童年病患相較,罹患長期憂鬱症可能性倍增。憂鬱症是全世界最常見且花費最大的精神疾病。
分析發現,兒時壓力過大或受虐的病患,利用藥物及心理治療效果也不佳,建議醫師及科學家應尋求及早介入的新治療方式。國王學院倫敦精神病學研究所學者達尼斯表示:「就公衛角度來說,分辨哪些人會有多次且持續性憂鬱風險是很關鍵的。」達尼斯指出,這項研究顯示,針對童年受虐者及早採取措施介入預防,在避免這項全球公衛重大問題上,證明至關重要。
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兒時受虐 罹患憂鬱症可能性倍增
標籤:
神經認知
Related Posts:
- 賞畫愉悅感 血流有體現 - 2011-05-11
- 研究稱手指長度與運動神經元病有一定聯繫 - 2011-05-11
- 研究:基因決定幸福感,有長5-HTT容易快樂 - 2011-05-10
- 科學家研究改變人類行為藥物 - 2011-05-10
- 研究:1/7機率 睡眠中中風 - 2011-05-10
- 諷刺效應 禁菸標誌 讓人更想吸菸 - 2011-05-09
- 精液可「改善女性情緒」? 科學家論文挨轟辭職 - 2011-05-09
- 壞脂肪可變好脂肪 科學家另辟蹊徑治肥胖 - 2011-05-06
- 研究:電子書協助課業 有待觀察 - 2011-05-04
- 研究揭示記憶準確度奧秘-突觸結構 - 2011-05-04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經元幹細胞研究突破 - 2011-05-02
- 研究:老祖宗也愛用右手 - 2011-04-30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