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揭秘中國“種子銀行”:世界第二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1/6/1/101316191.html?coluid=6&kindid=113&docid=101316191&mdate=0509091138

種子採集隊在野外搜蒐種子。
  種子庫又稱“種子銀行”。科學家預計,到2050年,全球將有1/4的物種陷入絕境。中國以擁有全球10%的物種而備受國際關注,斥資近1.5億在雲南昆明建造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已經收集保存野生生物種質資源8,444種74,641份。種子庫作為資源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亞洲一流、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種子庫,其搜集研究計劃仍在繼續。
  
  挽救地球植物 中國把種留住

  走進位於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地下種子庫,打開厚重的密封門,冷空氣撲面而來。牆壁厚達40厘米,其建築標準堪稱中國之最。冷庫佔地600平方米,在濕度15度、零下20度的恆溫環境中,4,781種、3萬餘份種子靜靜“冬眠”在密封瓶罐內,其中僅來自青藏高原的野生植物種子就有近7,000 份。為避免發生“鎖人”意外,冷藏室入口處有一個安全鈕,每個人進門都必須按一下,一定時間後大門會重新打開。

  種子庫是資源保存的核心工作,種子庫通過乾燥和冷凍技術,長期存儲種子,為資源利用和科學研究提供材料。一粒種子,從野外採集回來,需要經歷乾燥、清理、登記、封裝等程序,最後入庫,並且每隔3至5年要出櫃重新檢驗一遍,以確保還能發芽。

  “冬眠”儲存法 千百年後仍發芽

  最小的種子細如灰塵,如蘭花的種子;最大的種子卻有三四十厘米、重達10餘公斤,如雙椰子的種子。種子在很多人眼裡是靜止不動的,但在科學家眼裡,種子卻是有活力的生命體,古蓮的種子就已證實能在千年之後萌發。

  在庫裡,種子可以保存數十、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按種子保藏中心負責人楊湘雲的話來說,“種子備份,是為了萬無一失,萬一這個植物物種真的在地球上滅絕了,我們還可以從這裡找到它的種子。”按照“邊建設、連保藏、邊研究、邊利用”的原則,種子庫計劃將於2020年擁有19,000種19萬份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其中近三分之一為中國的野生植物。

  “人類不能創造基因,種子卻包含了一種植物所有的DNA,雖然人類對植物的認識和利用還很淺薄,但種子庫將是未來的產業基礎,還可能成為人類的‘救命稻草’。”種子採集部負責人蔡傑說。

  昆明植物研究所許建初博士指出,中國的雲南及西南地區是全球生物多樣性單位面積最高的地區,是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這也是種質資源庫之所以建在雲南昆明的重要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