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258222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運動員比賽壓力大,要如何才能有更好表現?台師大一項研究顯示,學會「放鬆和專注」,腦波愈平穩,心跳較慢,都有助發揮實力,更上一層樓。
台師大體育系教授洪聰敏研究運動員比賽時在何種情況有更優異表現,其中一項是腦波研究,發現專注比賽、不胡思亂想時,腦神經愈平穩,表現更好;另一項針對呼吸研究也顯示,專注時心跳下降,成績也較好。
洪聰敏表示,當遭遇壓力時,會激發交感神經運作,促使身體進入備戰狀態。常見反應有心跳與呼吸加快、血壓升高、肌肉緊繃、胃腸蠕動與尿液減少等。
他說,這樣的興奮狀態,能讓我們在當時有足夠能量,對付外界威脅,增進工作效率,但若持續過久,易因身心資源耗竭,臨場表現反而失常。
洪聰敏說,第一項研究發現,10位空氣手槍射擊選手,接受6周的神經回饋訓練後,也就是透過呼吸等來讓身體放鬆及專注,此時腦中左顳葉區α波比另一組高,也就是腦神經比較平穩時,選手表現會更好。
另一研究運用心跳生物回饋訓練,一組8人接受5周訓練,提醒他們利用意志自我控制,加強對靶心的注意力,進而調整心跳生理反應,在放箭瞄準過程中,心跳快速變慢,射箭成績比另一組明顯進步。
洪聰敏表示,棒球揮擊、籃球罰球瞄準、高爾夫揮桿,甚至網球發球時,面臨較大壓力,但如學會深呼吸、冥想、自我對話等放鬆技巧,可提高臨場表現水準,避免失常,這項技巧也適用在很多高壓力情境,例如重大決策或上台報告時。
2010年7月7日 星期三
比賽要好…別胡思亂想
標籤:
神經認知
Related Posts:
- 西報:腸道菌群失調影響行為舉止 - 2011-05-23
- 治痴呆老藥 變戒毒新藥 - 2011-05-21
- 研究:身體痛 環繞手臂有幫助 - 2011-05-20
- 全球首例 癱瘓男能站能走 - 2011-05-20
- 別再熬夜啦! 研究:睡眠不足導致記憶力衰退、認知障礙 - 2011-05-19
- 科學家發現抑鬱基因區 開發針對性藥物尚需時日 - 2011-05-19
- 英研究探索從腦電波中分析大腦所想信息 - 2011-05-18
- 英研究確認一個與嚴重抑鬱症有關的基因區域 - 2011-05-18
- 科學怪人成真?人腦電腦模型十年可成 - 2011-05-18
- 科學家揭女性高潮秘密 「幻想」與「愛撫」為訣竅 - 2011-05-17
- 台灣的補習班學生們參與研究 加研究:知道痛苦何時結束讓你更痛苦 - 2011-05-16
- 幼時腸胃不適 長大或易抑鬱 - 2011-05-16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