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sina.com.hk/news/32/1/1/2007461/1.html
(綜合報道)微醉的魚能否幫助科學家了解如何治療人類的酗酒問題?多倫多大學密西沙加校區教授蓋萊(Robert Gerlai)認為,它們可以。 蓋萊擁有生物學博士學位,主攻行為遺傳學。他說,在斑條魚卵所處的水中摻入酒精,從這些魚卵長成的小斑條魚,也許掌握著如何治療胎兒酒精綜合症患童的秘密。蓋萊稱:「終極目的是弄清酒精如何改變脊椎動物的大腦運作(包括人類),最終能更好地了解酒精中毒,酒癮和各種相關問題,並可能帶來更好的治療方法。」旨在開發藥物或其他治療方法蓋萊還指出,一旦了解了酒精癮癖的神經學和生物學機製,就可以針對特別的分子路徑和生物化學機製,開發藥物或其他治療方法。某些魚類對酒精有與人類類似的反應,所以有可能幫助研究人員找到人類酒精問題的解決方法。蓋萊向星報表示,他們在魚卵受精後24小時,胚胎剛剛開始發育時,給予細小的卵子少量酒精。酒精量「不會引起魚的任何顯著解剖變化」,魚卵會看似完全正常地發育,幼魚成年後看起來也完全沒有任何問題,但當試驗人員對這些魚進行行為測試時,他們變得抗社交性。這就不正常了,因為斑條魚具有高度社交性,它們組成的魚群要比其他魚類緊密得多,常常簇擁在一起。蓋萊說,在給了酒精的魚組成的魚群中,它們就不那麼緊密。他說,在魚類中,它們疏離群體的程度,與酒精劑量有依存關係,給予的酒精越多,它們成年後的反社交性越甚。酒精改變了它們的社交技能,與人類輕微胎兒酒精綜合症患者的症狀相似。蓋萊希望,他的研究最終能為與酒精相關的問題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他說,想像一下,如果有種魚舉止上與胎兒酒精綜合症的許多症狀相似,研究人員又能解剖它的腦部,仔細研究它們的腦部細胞如何運作,看看它們與其他魚的溝通能力有無改善,這樣,研究人員就可以考查許多神經生物學問題,而通常這無法在人類身上做到。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斑條魚越醉越離群 多大教授用醉魚研究酒癮問題
標籤:
生技醫療,
動物行為
Related Posts:
- 《烏合之眾》為什麼「我們」會變得瘋狂、盲目、衝動? - 2011-04-02
- 猴多擾人?專家:彌猴空間被侵占 - 2011-04-02
- 過分追求幸福反而會不幸 - 2011-03-24
- 鳥類生態驟變 中杜鵑數量下降 - 2011-03-19
- 實驗:霸凌受害動物 易有社交焦慮 - 2011-03-18
- 陰莖原本帶刺 人類演進過程中消失 - 2011-03-14
- 大象合作精神像人類 - 2011-03-09
- 帝王企鵝離奇失蹤 科學家研判氣候變遷為肇因 - 2011-03-07
- 哪危險就住哪!研究:老祖宗偏好居住斷層帶 - 2011-03-05
- 研究發現多喝水有助做更明智決定 - 2011-03-05
- 午睡30分鐘 研究:提高工作效率 - 2011-03-05
- 美國發明機器魚 偽裝“頭魚”助魚群脫險 - 2011-03-03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