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esetoday.com/news/show/id/470548
新華社烏魯木齊3月17日電(記者曹志恒)新疆科學家探測到了有記載以來脈衝星最大的一個週期躍變,這個極其罕見的觀測成果被國際著名天文期刊《天體物理學報快報》發表。3月16日,新疆天文臺臺長王娜公佈了這個消息。
脈衝星是快速旋轉有超強磁場的中子星。脈衝星的自轉一般很穩定,特別是毫秒脈衝星,其長期穩定性超過了世界上最好的原子鐘。
王娜說,脈衝星的自轉表現出兩類不穩定性:時間噪聲和週期躍變。週期躍變就是其自轉突然加快,主要發生在年齡在一萬年至一百萬年之間的脈衝星。週期躍變是比較珍稀的現象,目前總共發現了1800多顆脈衝星,探測到的週期躍變事件只有200次。
週期躍變又稱為星震,產生機制至今是一個未解之謎,王娜說:“宇宙裏的星震,就像地球上發生的地震,其發生至今難以準確預測”。
新疆天文臺從2000年開始對75顆脈衝星進行觀測,2002年觀測系統升級後觀測目標增加到280顆。脈衝星PSR B2334+61位於超新星遺跡G114.3+0.3的中心,自轉週期大約0.5秒,年齡大約4.1萬年。
新疆天文臺脈衝星研究組分析了B2334+61長達七年的到達時間觀測數據,發現它在2005年8月26日與9月8日之間發生了一個很大的週期躍變,“這是這顆星首次被觀測到發生躍變,也是所有射電脈衝星中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週期躍變”。該研究組成員、助理研究員袁建平說。
由於比較密集的觀測,新疆天文臺也探測到B2334+61躍變後的恢復過程。 這項工作已經發表在美國的《天體物理學報快報》上。該期刊是目前國際上三大著名天文期刊之一。
之所以在探測到躍變近5年後才公佈此項成果,袁建平解釋說:“觀測之後要進行數據處理,而此次躍變實在是太大了,超過了我們之前的想像,數據處理起來比較耗時。”
新疆天文臺是中國唯一用射電望遠鏡觀測脈衝星的臺站,2000年至2009年間,新疆天文臺25米射電望遠鏡探測到躍變事件達40次,大約佔世界上所有望遠鏡40年總共探測的五分之一,為研究脈衝星週期躍變和中子星內部物理提供了大量珍貴的樣本。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新疆科學家探測到脈衝星最大週期躍變
標籤:
天文宇宙,
物理
Related Posts:
- 銀河發現首顆「鑽石行星」 - 2011-08-28
- 「監聽」太陽 預測太空天氣 - 2011-08-28
- NASA首次發現證據 火星有流動水 - 2011-08-06
- 地球曾有兩個月亮? 科學家解謎 - 2011-08-05
- 科學家首次發現地球伴侶“特洛伊小行星” - 2011-07-31
- 研究顯示大質量黑洞可能並非由星係合並激活 - 2011-07-25
- 捕捉雙星系統釋放伽瑪射線 台灣率先發表 - 2011-07-20
- 美繞月飛行器傳回海量數據 或改變對月球看法 - 2011-06-26
- 中美研究人員確認太陽上存在“磁繩” - 2011-06-24
- 研究:土星衛星地表下可能有海 - 2011-06-24
- 日本選定3顆衛星參加空間站衛星施放實驗 - 2011-06-17
- 黑洞吞恆星 能量持久不散 - 2011-06-17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