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切爾諾貝爾25周年﹕汲取教訓

http://news.sina.com.hk/news/23/1/1/2064538/1.html

【明報專訊】我是在4月26日清晨得悉切爾諾貝爾核反應堆發生事故。政府即時委任了內閣副主席領導事故處理小組。當天黃昏,小組內的成員,包括蘇聯科學院的科學家、物理學家、核放射研究專家,已接觸到烏克蘭科學院的人員,翌日4月27日初步報告得悉,核電站發生過爆炸,最少兩人死,同時核輻射已隨風飄散。

4月28日,我們收到更實質的資料,並開始向國民宣告核災事故。撤離行動亦隨着輻射和火勢擴散展開。當時科學院院長宣布﹕『堆心正融化,並已用砂、泥、鉛和硼覆蓋其上,但未知會否加重堆心負荷而沉向地下。現正處於史無前例的困境。』

其後10天,反應堆的火勢和輻射泄漏已受到控制,但輻射塵同時擴散到蘇聯三個鄰近國家,甚至歐洲和更遠地區。多得過千名勇敢的救亡人員,人命傷亡和污染才得以減到最低。但事件中,仍有50名員工因協助滅火和搶救堆心而喪生。同時超過4000人因感染輻射而死亡。共33.5萬人疏散到鄰國。輻射塵擴散速度在數小時內已遠至770哩外的瑞典,7.7萬平方哩的歐洲大陸和蘇聯土地,其水源、作物、動物和居民受輻射塵污染。花了百億元在災難補救修復工作,新的保護殼現正在1986年核事故地點蓋建。

切爾諾貝爾災難25周年是個重要歷史里程碑,正好提醒我們,在此提出四個重點反思﹕

預防﹕防止相同災難再發生是極其重要。從人命損失、大範圍土地污染、人民流離失所、物種滅絕,還有長期創傷,都足見這是極可怕的災難。

再生能源﹕今天要放棄使用核能是不可能,尤其在一些對能源極渴求的國家。但核能發電的效益實際上有點被誇大,因為沒有計算到很多隱藏成本。長遠我們必須開發高效而安全的再生能源,例如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在能源需求和維護脆弱的地球上作出平衡。

透明度﹕在爆炸發生前,其實核電廠已有多達150次明顯核滲漏發生過。今天我們必須對核電廠有高透明度監督和訂下明確規例,以應付緊急狀况時作出應變處理。

恐襲危機﹕慎防恐怖分子襲擊核設施。美國總統奧巴馬(相關)主動倡議在四年內減少並謹慎處理核武器和核材料,提升全世界的保安。但我們不能忘記,這些脆弱的核材料還存在於核發電設施內。

讓我們一直記着切爾諾貝爾,除了記着事件對烏克蘭和鄰近國家,以及歐洲各國的影響外,還希望藉着事件,指向出一個安全和永續的未來。

——摘錄自戈爾巴喬夫寫給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的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