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sina.com.hk/news/23/1/1/2064538/1.html
【明報專訊】我是在4月26日清晨得悉切爾諾貝爾核反應堆發生事故。政府即時委任了內閣副主席領導事故處理小組。當天黃昏,小組內的成員,包括蘇聯科學院的科學家、物理學家、核放射研究專家,已接觸到烏克蘭科學院的人員,翌日4月27日初步報告得悉,核電站發生過爆炸,最少兩人死,同時核輻射已隨風飄散。
4月28日,我們收到更實質的資料,並開始向國民宣告核災事故。撤離行動亦隨着輻射和火勢擴散展開。當時科學院院長宣布﹕『堆心正融化,並已用砂、泥、鉛和硼覆蓋其上,但未知會否加重堆心負荷而沉向地下。現正處於史無前例的困境。』
其後10天,反應堆的火勢和輻射泄漏已受到控制,但輻射塵同時擴散到蘇聯三個鄰近國家,甚至歐洲和更遠地區。多得過千名勇敢的救亡人員,人命傷亡和污染才得以減到最低。但事件中,仍有50名員工因協助滅火和搶救堆心而喪生。同時超過4000人因感染輻射而死亡。共33.5萬人疏散到鄰國。輻射塵擴散速度在數小時內已遠至770哩外的瑞典,7.7萬平方哩的歐洲大陸和蘇聯土地,其水源、作物、動物和居民受輻射塵污染。花了百億元在災難補救修復工作,新的保護殼現正在1986年核事故地點蓋建。
切爾諾貝爾災難25周年是個重要歷史里程碑,正好提醒我們,在此提出四個重點反思﹕
預防﹕防止相同災難再發生是極其重要。從人命損失、大範圍土地污染、人民流離失所、物種滅絕,還有長期創傷,都足見這是極可怕的災難。
再生能源﹕今天要放棄使用核能是不可能,尤其在一些對能源極渴求的國家。但核能發電的效益實際上有點被誇大,因為沒有計算到很多隱藏成本。長遠我們必須開發高效而安全的再生能源,例如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在能源需求和維護脆弱的地球上作出平衡。
透明度﹕在爆炸發生前,其實核電廠已有多達150次明顯核滲漏發生過。今天我們必須對核電廠有高透明度監督和訂下明確規例,以應付緊急狀况時作出應變處理。
恐襲危機﹕慎防恐怖分子襲擊核設施。美國總統奧巴馬(相關)主動倡議在四年內減少並謹慎處理核武器和核材料,提升全世界的保安。但我們不能忘記,這些脆弱的核材料還存在於核發電設施內。
讓我們一直記着切爾諾貝爾,除了記着事件對烏克蘭和鄰近國家,以及歐洲各國的影響外,還希望藉着事件,指向出一個安全和永續的未來。
——摘錄自戈爾巴喬夫寫給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的文章
2011年4月6日 星期三
切爾諾貝爾25周年﹕汲取教訓
標籤:
生態環境
Related Posts:
- 英一研究發現降低生物燃料成本的新方法即生物乙醇 - 2012-03-11
- 研究稱日本東北地區近海可能發生8級余震 - 2012-02-04
- 危害記憶力和智商 汽車尾氣或損大腦 - 2011-11-11
- 最新研究 福島外洩輻射量逾評估兩倍 - 2011-10-30
- 研究:海底山脈遭破壞引發日本大地震 - 2011-10-12
- 生態危機擴大北極穿窿 - 2011-10-08
- 山腳斷層仍在活動 海底崩塌就是證據 - 2011-09-21
- 科學家發現十余種全新蛙類 部分蛙類叫聲像貓咪 - 2011-09-19
- 歐盟研究指海洋溫度變暖導致弧菌屬類細菌擴散 - 2011-09-14
- 研究證實 顆粒毒性改變魚的泳速與活動力/奈米化妝品風行 學者憂威脅生態 - 2011-09-10
- 科學家發現冰期動物群起源於青藏高原最新證據 - 2011-09-03
- 改造DNA 雞胚胎可孵育恐龍 雞喙長出鱷魚嘴 - 2011-08-28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