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378787.shtml
【聯合報╱記者陳幸萱】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嚴宏洋和國外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小丑魚的幼魚在二氧化碳濃度較高水中,聽不到大魚或槍蝦等天敵發出的聲音,無法躲過掠食者。該研究成果於今年六月一日發表在英國期刊「生物學通訊(Biology Letters)」上。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會溶到海水中,當二氧化碳過多,海洋就會無法平衡而變酸。嚴宏洋與英國、美國及澳洲研究人員組成國際團隊,將小丑魚幼魚放在四種酸度不同海水中飼養卅六天後,再對小魚播放白天錄自珊瑚礁的水下噪音。結果發現,只有養在現今海水濃度中的小魚會遠離水下擴音器,較酸海水中長大的小魚,則聽不到噪音。
嚴宏洋說,水下噪音包括以小丑魚幼魚為食的大魚、槍蝦所發出的聲音。「當魚變成聾子,無法判定聲音位置時,不是找不到食物、就是被吃掉。」將使生態大亂,「這是這個世紀就可能發生的事」。
他指出,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為三百九十ppm,海水酸鹼值(pH值)約為八點一五。該研究團隊使用的「較酸」海水,就是空氣中二氧化碳達六百、七百、九百ppm時,對應的海水酸鹼度。而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預測,二○五○至二一○○年,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就會逐漸上升至九百ppm,海水酸鹼值將達七點八六。小丑魚「變聾」的狀況,可能很快上演。
至於魚類喪失聽覺原因,則是耳內的電訊號無法傳送至腦中、產生聽覺。
嚴宏洋解釋,魚耳內有「耳石」浮在感受細胞上,當感受細胞受到聲波震動,會與不易被震盪的耳石磨擦,產生電訊號,傳送至大腦中。但是感受細胞和耳石都浸泡在淋巴液裡,當淋巴液受外在環境影響而變酸,帶正電的氫離子就會增加、中和帶負電的電子,會使得訊號傳不出去,魚兒形同耳聾。
嚴宏洋說,如果魚類喪失聽力,對生態造成的影響不容小覷,到時候海洋中不平衡的,恐怕不只是酸鹼值而已了。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二氧化碳過高… 魚變聾 生態大亂
標籤:
生態環境,
動物行為
Related Posts:
- 狗眼看人慢 - 2014-07-15
- 實驗:人們寧願被電擊也不要孤獨 - 2014-07-15
- 哈佛專家設計白蟻型建築機械人 - 2014-02-18
- 常吃高脂食物 易干擾生理節奏 - 2013-12-25
- 美科學家:「櫛水母」可能是人類的祖先 - 2013-12-21
- 收購軍用機械人開發商 同業諷刺:自打嘴巴 谷歌晉身國防承包商 - 2013-12-21
- 日本研究解密:老鼠爸爸為何不食子? - 2013-04-03
- 新研究首次揭示勞逸結合的秘密 - 2013-01-14
- 研究顯示:細嚼慢咽助節食 - 2013-01-02
- 科學家最新發現猴子的“利他行為”大腦細胞 - 2013-01-01
- 「為重置大腦」 日科學家破解眨眼之謎 - 2012-12-30
- 研究稱重度憂鬱和長期壓力可造成腦部萎縮 - 2012-08-16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