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sina.com.hk/news/3/1/1/2376718/1.html
【明報專訊】瑞典一支跨國醫療小組開創全球先河,毋須倚靠他人捐贈器官,成功採用在實驗室培育出來的人體器官作移植,治療氣管癌患者。手術於6月9日進行,病人康復良好,約1個月已可出院。此為再生醫療技術一大里程碑。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周四發表聲明說,接受移植的是在冰島研究地理的一名36歲非洲厄立特里亞男性。他的氣管癌已到末期,縱已接受切除手術和化療,但腫瘤仍增大至約6厘米,幾乎完全堵塞氣管,妨礙呼吸。
由於沒有合適的捐贈器官,西班牙裔主診醫生馬基亞里尼領導的小組唯有利用患者自身幹細胞,培育所需氣管組織來作移植。過往專家已曾培育出氣管等局部人造器官,但往往需先有捐贈者捐出器官支架或組織,這次則是完全用人造材料做培育支架,以患者自身的幹細胞培育器官。
植入48小時即發揮功能
在這宗個案,英國倫敦學院大學的小組先按患者原有氣管大小形狀,藉着納米技術模造一根約4.5吋長、可讓軟骨和肌肉細胞依附的Y形塑料空心管支架。與此同時,美國哈佛生物科學公司製作了一個鞋盒大小的特製培育器。其後支架就被放入培育器,再連續兩日將抽自患者骨髓的幹細胞滴於支架上,成功培育出氣管組織。
6月9日,醫生正式進行歷時12小時的手術,植入人工氣管。其間他們加入特定化學劑影響幹細胞,催使它們演化生成完整氣管。移植手術後約48小時,檢查顯示人造氣管周圍已充斥適當細胞,開始發揮功能,而且並無排斥,病人術後兩日便能有咳嗽反應。
毋須他人捐贈 適合兒童患者
這宗移植手術個案,意味需要移植氣管的患者毋須等待捐贈器官,可顯著提高治愈率。按目前情况,製造合成纖維氣管需時10至12天,等候器官捐贈則隨時要幾個月。而且用「自家」人造器官的患者不會有排斥,因此毋須服有副作用的免疫抑制藥物。對兒童氣管病患者更具意義,因為適合兒童的氣管捐贈更少。更重要的是,這種療法還有望用於輸尿管、冠心動脈、食道、尿道管等與氣管相似的器官移植。
馬基亞里尼醫生已準備用同一技術,幫兩名美國人和一個天生氣管畸形的9個月大朝鮮嬰兒做手術。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實驗室培育氣管成功移植
標籤:
生技醫療,
細胞分子
Related Posts:
- 驅蚊新思路 讓蚊子“迷路” - 2011-06-03
- 研究:歐洲大腸桿菌 超毒新菌株 - 2011-06-03
- 世衛:使用手機可能致癌 - 2011-06-01
- 瑞典專家識別出一線粒體蛋白 生物壽命延長或可實現 - 2011-06-01
- 研究:味素吃太多 易導致肥胖 - 2011-05-30
- 新劑型 引爆黃金10年商機 - 2011-05-30
- 成大專家:台灣乳癌率飆升 與塑化飲料有關 - 2011-05-29
- 德國腸道疾病死亡人數上升 新療法或為患者帶來福音 - 2011-05-29
- 美研究者將人類皮膚細胞直接轉化為神經細胞 - 2011-05-28
- 研究破解蛋白誘導細菌自殺機制 - 2011-05-27
- 美國研究發現空氣中細菌可以引發降水並形成水循環 - 2011-05-26
- 醫學研究-你是哪種人? 腸道菌種來分型 - 2011-05-24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